很多家庭的冰箱像是一个“小超市”,只要是吃的都塞进去,生肉、剩菜、饮料、没喝完的牛奶,久而久之,细菌遍布冰箱各处。
其中,有一种细菌即使在-20℃冷冻条件下也能存活,且感染后严重者可能致命,它就是李斯特菌。
感染李斯特菌会出现什么症状?夏季怎么防住这种危险的细菌?
冰箱里藏着耐低温致病菌
近日,河南55岁的李女士因剧烈头痛被紧急送医,经检查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医生认为,其发病前曾食用冰箱中解冻的冷冻肉,尽管肉已煮熟,但处理过程中可能因手部污染导致了感染。
此前,李斯特菌感染也曾引发过悲剧:
今年5月,一位怀孕37周的准妈妈因食用冷藏食品,感染李斯特菌,最终流产。
去年12月,67岁的老人吃了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未过期的瑞士卷后感染了李斯特菌,因失去意识,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今年3月下旬,老人不幸去世了。
去年6月,浙江温州一名孕妇喝了冰箱里开封过的鲜牛奶,引发败血症,腹中胎儿随之早产、感染性休克,根源在于感染了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食源性致病菌。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耐寒性,不仅能在0℃—4℃的冷藏环境中存活繁殖,甚至在-20℃冷冻条件下仍能“休眠”长达一年。
感染李斯特菌有什么症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纪锋表示,李斯特菌堪称“冰箱杀手”,常潜伏在未充分加热的肉类、乳制品、即食沙拉及冷冻食品中,通过食物处理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悄然传播。从摄入李斯特菌到发病,有些人会有一段很长的潜伏期,通常可达三周,有的甚至潜伏2个多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李斯特菌引发的疾病因人而异,包括腹泻、头痛、头晕、发烧、肌肉痛及痉挛等。
郭纪锋强调,该菌感染初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极易被忽视,直到出现高热、颈部僵硬、抽搐等严重症状时才引起重视。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实不用太担心,大多数人感染了李斯特菌没有症状,或者出现腹泻、发热、疼痛和畏寒等症状,几天后便痊愈。
但是,对于孕妇、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而言,李斯特菌感染可能非常凶险。在怀孕期间,女性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孕妇因此更容易感染李斯特菌。虽然孕妇感染后本人可能只有轻微症状,但细菌会进入胎盘并感染未出生的胎儿,从而引起早产或流产,或者致使新生儿患上重病或死亡。
如何有效防范李斯特菌
■定期清洁冰箱
取出所有物品后切断电源,用布蘸温水或洗洁精擦拭冰箱内壁,再蘸清水将洗洁精拭去。
拆下冰箱内搁架等附件,用水冲洗干净。打开冰箱门通风,让冰箱自然风干。
此外,避免频繁打开冰箱门或敞开太久,每次开门,暖空气都会涌入冰箱,而冰箱门敞开得越久,内部温度就越接近室温,帮助细菌繁殖。冰箱的门缝密封条也要定期检查、清洁。
■食物分区储存
由于细菌在5℃及以上的温度中生长较快,因此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应保持在4℃或以下。
牛奶、生肉等食物最好不要放在冰箱门上的置物架上,最好放在靠近冰箱后部位置。
生肉与即食食品要分开存放。生肉最好存放在冰箱底层。
东西比较多,可以借助旋转托盘等收纳用品,但要注意,冰箱应避免塞得太满,尽量保持冰箱容量在75%左右,这样冷空气才能正常流通。
■充分烹煮加热
烹饪时务必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持续5分钟,才能彻底杀灭李斯特菌。吃不完的饭菜即使放进冰箱,也要尽快吃掉,吃前充分加热。
做饭过程中,生熟食品要分开,使用的砧板、刀具都要分开。
对于高风险人群,还应特别注意避免食用生食、软质奶酪、未灭菌乳制品及预切沙拉等高风险食品。
不同肉类的安全储存期限
冰箱不是保险箱,冷冻并非一劳永逸的保鲜方式,不同肉类的安全储存期限差异显著:
猪肉一般不要存放超过3个月,牛羊肉尽量不要超过9个月。长时间冷冻会导致肉类口感变差、营养流失,甚至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禽类建议在6个月内食用;加工肉制品则不宜超过2个月;肉类不要反复化冻,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切成几份,每次按份拿取。反复冻融不仅影响肉的口感,也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冷冻食品解冻后,其中的细菌会大量繁殖,此时,即便再次冷冻,也不可能恢复到之前的细菌水平。尤其是鱼虾解冻后,体内的微生物活性得到恢复,快速繁殖,此后再冷冻也不能将其杀死。
冷冻食物也不要在室温下化冻,最好用微波炉、冰箱冷藏室或清洁流动水解冻。
综合央视、《生命时报》、科普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