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在新洲区委社会工作部悉心指导下,在三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大力支持下,建强基层党组织,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壮大共建力量,畅通“五社联动”工作路径,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在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归属感和获得感方面取得良好成果。
激活基层治理“驱动力”
和平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共建单位的深度合作,激活下沉党员队伍的治理活力,鼓励社区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带头示范,打造了一支由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下沉党员组成的社区治理先锋队伍。社区内下沉党员与社区党员的活跃力量已达130余人,为社区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依托大党委联建会议、支部主题党日、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代表评议会等多元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逐步构建起成熟稳定的协商议事机制。自2024年起,社区口袋公园建设、街面道路翻新、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立项等一系列重点治理与服务事项,均由党员携手居民代表经共同研讨、协商后形成决策,并有序落地实施,切实推动社区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社区坚持将服务放在首位,以党员队伍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主动走访、倾听诉求,广泛收集群众服务需求。创新采用“点单+派单”模式,组织下沉党员与社区党员积极投身社区治理与居民服务工作,持续优化社区服务体系。自2024年以来,党员累计走访居民200余户,收集各类意见建议60余条;开展社区治理与服务活动30余场,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切实增强了社区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社区积极开展系列环境整治行动,聚焦居民生活环境改造需求。新增绿化面积500平方米,更换街面路灯6盏,维修街面200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35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居民广泛赞誉。
筑牢社志融合“大框架”
发挥“五社联动”机制在基层服务和治理中的作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化运作,补齐服务资源链,推动多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仁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星火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5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与社区形成服务联动,为社区公益服务提供专业支持,引入专业督导1人、专业社工10余人,对接项目资源近10万元。
和平社区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结合社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服务需求,整合下沉党员、自管党员、居民志愿者骨干、居民自治组织力量,孵化培育包括社区志愿者协会、党员先锋服务队、帮帮邻便民服务队在内的多支志愿服务组织,目前社区拥有区级登记公益服务组织2支,街道备案志愿服务组织10余支,组织成员300余名。
在社区党组织牵头下,和平社区公益服务积分兑换制度于2023年8月启动,实现对公益服务过程的闭环管理,保障社区公益服务长效实施。目前社区正探索制定公益服务“时间银行”机制,在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慈善救助、环境美化等领域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
聚焦急难愁盼“出实招”
近年来,和平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推行项目化运作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商、精准立项,扎实推进各类惠民服务项目落地见效,尤其在“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帮扶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赢得居民赞誉和各级部门认可。
聚焦老年群体需求,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打造了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综合体,集学习、娱乐、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养老环境。对于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独居老人,社区特别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每天上门探望,陪老人聊天、帮忙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细致入微的关怀让独居老人倍感温暖。
与此同时,社区将“一小”服务作为民生重点,针对双职工家庭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连续多年开办儿童托管班,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多样化服务。社区儿童托管班被湖北省总工会、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授予“湖北省工会爱心托管班·希望家园”称号。
这些“党建+”服务项目的成功实践,源于社区党委始终将居民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入户走访调研等方式,社区精准掌握群众“急难愁盼”,并整合辖区资源,联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确保项目接地气、惠民生。
以项目化运作解民忧,以党建温度提升民生厚度。和平社区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成为现实,更凝聚了党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撰文/马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