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应在省城工作的朋友之邀,等待分配工作的我从鄂东小县城来到大都市“江城”武汉开眼界、见世面。
朋友知道我想游黄鹤楼的迫切心情,在傅家坡接上我之后,他便带着我走到水果湖搭车。前往水果湖的路上,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边瞅瞅西边望望。在公交站点,一辆带“辫子”的公交车突然闯进我的视线,感到新奇的我忍不住踮起脚尖朝车顶上望了又望。正是这辆“有辫子”的电1路公交,将我们载到唐代诗人崔颢那首被传诵千年的诗篇创作地——黄鹤楼。
那天,我们还在黄鹤楼观景台观赏龟山电视塔、远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一起背诵《水调歌头·游泳》。
返回水果湖,朋友又领着我搭乘公交前往他的单位所在地——黄家大湾。湖心路上,东湖万顷碧波尽收眼底。
2009年6月,我与“江城”再续前缘。在司机“莫慌,都能上!”招呼声中,我在洪山广场站搭上515路公交到武东,开始自己的新工作开启新生活。
在武东,515路公交车就成了我出行时亲密的“老伙计”。周末到武昌司门口逛户部巷、东湖磨山游玩,朱碑亭诵读,在梅园赏梅。
当邻居家屋前的橘树第三次挂满黄澄澄的橘子时,“老伙计”515路公交车载上武东的我,到武昌上班。
在江城,我还乘坐过公交到隐藏的宝藏赏樱地黄鹂路看樱花,到汉阳门看灯光秀,通过长江大桥到汉阳古琴台聆听“高山流水”,乘坐双层公交到新荣车站转车去红安,乘坐快速公交BRT1路到卓刀泉……
公交上的新、老武汉人默默做了不少好人好事,礼让座位,热心指路,扶老助幼……我见证了公交车从燃油改新能源,也见证了江城拔节生长、道路成环,我还看到了蓝的天、绿的水、宽的路等喜人变化。
我喜欢在冬暖夏凉的公交车上,随着它的穿梭看窗外日新月异的武汉街景,我期望看到自己工作、生活的江城武汉繁荣发展!
作者:陈群红(56岁)
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涂家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