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居民们遇到大事小情都会找他

“万能筐”老杨退休后在社区“再上岗”

    杨钢(右一)到居民家中送清凉。

    退休前,杨钢(右)在街头执勤。

    “张师傅,您老身体好些没?天气热,您不用专门到社区来了,我会给您送学习资料的……”电话里,62岁的杨钢声音洪亮。这位退役军人、退休警长如今有了新身份——青山区红钢城街道六街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从警40年到退休“再上岗”,老杨的为民服务故事仍在续写。

    警服换红马甲“再上岗”

    1984年,杨钢退伍转业到地方,成为青山公安分局红钢城街派出所一名民警,他曾多次受市局、分局嘉奖,荣获武汉市优秀公务员、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4年12月,身为四级警长的杨钢退休,红钢城街道六街社区成了他继续发挥余热的地方。他担任了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员们都称他为“老杨”。

    退休的老杨在社区工作的脚步从未停歇,依然坚持参加社区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开展法治和反诈宣传,续写着“老杨记事”,他的笔记本里始终记着,哪个党员身体不好,哪个党员委托他交党费,哪位居民打听医保办理事宜,哪个残疾人需要帮忙介绍工作……

    帮老人保管银行卡

    六街社区住着不少空巢、独居老人,面对房屋征收,如何租房搬迁、哪家房产中介靠谱……老人们感到茫然,纷纷寻求老杨帮助。

    为缓解老人们的焦虑情绪,杨钢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多次走进老人家中,耐心向他们介绍房屋征收奖励金、过渡费等相关政策,帮助老人“吃透”征收方案、做好过渡预算,并寻找多方资源,联络周边一些资质、口碑较好的房产中介,向老人推荐符合他们要求的房源。

    62门的王师傅和老伴在红钢城六街住了几十年,女儿远嫁国外,平日工作繁忙,整个房屋征收期间也没回国。杨钢陪着两位老人办理各类手续,直到拿到房屋补偿款。可是拿到补偿款后,两位老人惴惴不安,整日担心款项安全问题。次日,王师傅夫妇俩找到杨钢,希望他能为自己保管银行卡。面对老人的期盼目光,在社区党委见证下,杨钢接下这份沉甸甸的委托,一直将银行卡保管到两位老人的女儿回国。

    “在社区的事业才刚开始”

    随着征收工作完成,党员居住地分散,社区党委也面临着党员教育难问题,且部分网格党支部书记年纪较大,无法前来继续履职。得知情况后,杨钢主动担当,肩负起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的任务。他利用退休时间充足的便利,上门为党员送学习资料,收集党员各类诉求,力所能及帮助他们。杨钢琢磨起手机,联合社区用短视频的方式,以党员教育的热点题材、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抓手,进行短视频拍摄,如党员志愿者先进典型、退休金线上年审、夏季防暑防溺水、电信诈骗防控等,拍摄好的小视频上传网格群,供党员和居民观看。

    居民李女士的宠物狗走丢了,紧急呼叫老杨,询问其该如何找回。居住在洪山区的王奶奶抽油烟机吸力不强了,询问他该怎么办……他是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筐”,居民们遇到大事小情,依然会找到他。原社区居民李师傅(化名)是个肢体二级残疾人,夫妻俩均无工作,生活非常困难。李师傅找到杨钢,希望能帮其妻子找份工作。杨钢几番周折,终于为李师傅的爱人找到一份仓库门卫的工作,李师傅全家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老杨依然会经常代表支部去看望李师傅,眼下天气炎热,杨钢又带着绿豆为李师傅送清凉去了。

    “60来岁,正是干群众工作的黄金年龄。”谈及退休后服务社区的想法,老杨笑着说,“我在社区的事业,才刚开始嘞。”

    通讯员梅琴 实习生陈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