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两年前为救人放弃登顶 今年终于梦圆世界之巅

珠峰“救人者”范江涛获全国表彰

    5月24日,范江涛登顶珠峰。

    受访者供图

    范江涛在进行登山训练。

    范江涛为登顶珠峰做户外训练。

    风雪都没有那样凌厉了。爬过雪坡,珠穆朗玛峰在清晨日光下露出尖顶,在氧气面罩的粗重喘息里,范江涛感到释然。2025年5月24日上午9时17分,范江涛登顶珠峰。这不是范江涛首次登珠峰——两年前的2023年5月18日,他曾在距离珠峰峰顶仅有400米处,放弃登顶,救下了一名遇险者,打破了国际登山界“8000米上无救援”的惯例。

    7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范江涛等82人获得表彰。

    “五味杂陈,如释重负”

    “五味杂陈。”范江涛用这个词形容站在世界最高峰的感受。他没有太多的欣喜,只有卸下重担的平静。

    登顶珠峰的最后一段路,是连续几个小雪坡,在登山者的视野里,除了蓝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和黑色的石头,别无他物。但在距离峰顶50米处,翻过最后一个雪坡后,登山者的眼中会出现一抹彩色——那是峰顶的经幡堆。

    范江涛告诉记者,这是他最激动的时刻,“珠峰峰顶出现在眼前的那刻,热泪盈眶,我终于在两年以后看到它的真容,而且无比确认,我将真正站在它面前。”

    他紧接着开了个玩笑:“除非地球爆炸,山顶崩塌,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我登顶,哪怕再有一个人倒在我面前,我都会往前走,登顶之后再去救他。”

    这是一句心酸的玩笑。两年前在珠峰的救人义举为范江涛带来了媒体和公众的赞誉,也招致部分圈内人的批评,范江涛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此次再战珠峰,除了生理上的挑战之外,他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范江涛担心新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第二次冲顶珠峰失败,甚至他会考虑,如果真的再遇到需要救助的人该怎么办?故此,他在临行前买了三份保险,做足了应急预案,专门请了两位向导协助登山。

    此次攀登珠峰,范江涛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北坡。他在4月10日抵达西藏,17日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进行高海拔的适应性训练和拉练。5月19日,天气窗口期终于到来,范江涛随队出发。前几日一切顺利,直到5月24日冲顶那天凌晨,在第二台阶处,有一位外国登山者挂在唯一的梯子上哭喊难度太高,不敢再走,所有人都只能排队等着。

    又累又饿,风雪吹得眼睛都睁不开,却只能等待,范江涛急得不行,“总不至于因为这件事再冲顶失败吧?”好在最终这名登山者成功通过,这件事也只是成为范江涛登顶旅程中的小小插曲。

    “救人是我必须承担的责任”

    5月26日,成功登顶的范江涛回到珠峰大本营,手机刚有信号,便收到了一则短信通知,因2023年5月在珠峰的救人义举,他和队友广东人谢如祥被广东省、河南省联合推荐为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候选人。

    范江涛的内心百感交集,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却难以淡忘。2023年5月18日下午,范江涛作为领队,带领湖南省登山队的3名队员从海拔7950米的C4营地出发冲顶珠峰。20时左右,行进至海拔8450米处,他发现一名女性遇险者蜷缩在路旁,身旁没有夏尔巴向导,生命垂危。

    遇险女子的衣服破损很严重,羽绒都跑光了,有一只手没有手套,已经发黑,脸上覆着一层薄冰,整个人都在颤抖。在查看该女子胸前的铭牌和简单对话后,范江涛确定遇险者是中国同胞。

    在国际登山界,“8000米以上无救援”是不成文的规则。海拔8000米以上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每一位登山者的身体机能都经受着极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登山者默认没有义务救助遇险者。如在2023年7月28日,在距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峰顶前约400米的“瓶颈”处,一名巴基斯坦背夫瘫倒在山路上,随后的登山者选择从其身上跨过,继续向顶峰移动……

    彼时的范江涛也陷入了纠结,从内心的道德准则出发,他当然要伸出援手,但从一个普通登山者的角度看,多年准备,数十万元的资金投入换来一次冲顶机会,实在难以放弃。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遇险者就在眼前,范江涛别无选择,只能去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如果我不去救她,以后的人生中我会一遍遍回想起这件事,没有可能走过去。”

    范江涛为遇险者刘女士换上了自己的备用氧气,给她戴上自己的羽绒手套,喂了糖和巧克力,不断按摩四肢以恢复其供血。随后,在夏尔巴向导和队友谢如祥的帮助下,成功将刘女士送回营地。

    “我还有下一座山峰要爬”

    珠峰救人的消息传回国内,范江涛成了热搜人物,被各大媒体报道,获得了湖南省体育总会发出的贺信。但故事并不都只有美好的一面,圈内人的批评随之而来,有观点认为,范江涛的救人义举会给其他登山者带来道德压力。

    范江涛理解这种批评,“在海拔8000米以上,登山者当然要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很多时候并不具备救人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出发,每个登山者的选择都没有错。”受救人事件余波的影响,范江涛退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湖南省登山队。

    除此之外,这两年范江涛的生活和事业都在平稳发展,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他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下半年就要去读书。河南农村出身的范江涛是很传统的中国男性,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每件事都没让父母操过心。登山,是他选择的超越平凡生活的梦想。

    范江涛在2008年开始接触户外运动,2013年,他为自己定下了完成“7+2”的目标,即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这是许多探险者追求的至高目标。2016年,范江涛开始接触高海拔攀登,2023年因救人被迫放弃登顶珠峰是他唯一的一次失败经历,“我很高兴,也很骄傲,没有因为挫折停下自己的脚步。”

    下一步,范江涛还要挑战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和南极最高峰文森峰。范江涛从小喜爱读书,常常幻想世界之大之广,如今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到达一个又一个曾经触不可及的远方。

    综合新华社、《羊城晚报》、《新京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