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钢铁战友”创造历史

中国包揽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冠亚军

    清华火神队夺冠后合影。

    新华社发

    清华火神队“钢铁战友”准备上场。

    这是中国机器人足球队首次获得该组别世界杯冠军。

    2025机器人世界杯近日在巴西成功举办。记者近日从清华大学获悉,由该校自动化系研究员赵明国指导的清华火神队勇夺人形组成人组冠军。据悉,这是中国机器人足球队首次获得该组别世界杯冠军。

    碾压对手杀进决赛

    中国队包揽冠亚军

    机器人世界杯首届比赛始于1997年,是目前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机器人赛事之一,其中的人形组赛事包括成人组和小型组赛事,在所有比赛项目中受关注度最高。

    今年的比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支队伍参赛。

    赵明国介绍,自此次世界杯小组赛开战以来,中国战队一路表现亮眼。其中,清华火神队使用的国产加速进化T1机器人,以16:0、9:0、12:0的大比分战胜一众对手,顺利打入成人组机器人决赛。

    决赛在清华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之间展开,最终火神队以5:2战胜山海队获得冠军。中国队在本届成人组赛事中包揽冠亚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是中国战队的胜利,也是中国机器人的胜利。”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参赛机器人不仅需要轻巧灵活、皮实耐摔的本体,还要具备复杂的实时感知与大脑决策、高级运动控制和多智能体协作战术,是对机器人全栈技术的综合比拼。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国产加速进化机器人在此次机器人世界杯期间,不仅成为中国队伍的“官方用机”,也得到了美国、德国等国外强队的青睐。

    获得成人组冠亚军的两支队伍使用的都是加速进化T1机器人,在小型组决赛中,冠军队伍德国BoostedHTWK队和亚军清华TH-MOS队所使用的则是加速进化K1机器人。

    业内专家分析,国产机器人在此次国际赛事中大放异彩,再次证明了中国在机器人研发和应用上的实力。中国机器人正凭借优异的性能和便捷易用的开发工具,日益成为国际顶级赛事的“通用装备”。

    二十余载技术积淀

    “钢铁战友”终捧杯

    这场世界机器人足球赛的胜利,意味着火神队首次捧起人形组“大力神杯”,这座奖杯的重量,远非金属所能衡量。

    时间倒回2004年,清华自动化系任教的赵明国面对着一片质疑声,执意组建机器人足球队。当时机器人研究在清华被视为“性价比极低”的方向——投入巨大、产出渺茫。经费捉襟见肘,首批16台索尼Aibo机器狗需托人从日本代购;队员只能东拼西凑,从各实验室抽调学生。

    “得亏当初没换方向,遇到困难死活硬挺。”赵明国二十年后感慨道。这支被命名为“火神队”的队伍,在希腊神话火神赫菲斯托斯“锻造之神”的寓意中,埋下了中国机器人自主创新的火种。

    早期征途充满坎坷。2007年,火神队首次参加人形组国际赛,甚至未能闯入八强。转折点在2008年降临:赵明国团队独创的“虚拟斜坡行走”技术,让机器人在苏州主场一鸣惊人,历史性摘得TeenSize组银牌——这是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该赛事的首枚奖牌。

    2025年巴西决赛夜,是历史耐心酝酿的结果。赛场上,“加速进化T1”机器人展现出惊人统治力:小组赛多次以大比分“零封”传统强队,动作精准度与协同性堪称降维打击。火神队队长陈蓬辉将胜利归功于“二十余载技术积淀”与“钢铁战友”T1平台的完美结合。

    从2004年咬牙买下第一批机器狗,到2025年国产机器人包揽冠亚军;从轴承损坏无力替换,到自主研发平台碾压全球——这条登顶之路,丈量着中国科技从追赶到引领的最真实距离。

    不仅仅为了“炫技”

    场景的突破加速进化

    机器人为什么要踢足球?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这就像问人类为什么要攀登珠峰——因为它就在那里,代表着一个领域的极限挑战。”加速进化创始人兼CEO程昊道出了看似“炫技”的运动赛事背后的深层驱动力。

    加速进化,是一家2023年8月成立于海淀的科创企业。基于“大模型技术将彻底改变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轨迹”这一判断,加速进化从足球场景突破,以此锤炼人形机器人的基础运动与智能协同能力,再逐步实现能力的泛化。大约一年后,加速进化第一个人形机器人产品T1“出世”。

    “我们的核心技术使机器人能精准识别足球轨迹、0.1秒内完成战术抉择,并在对抗跌倒后3秒内自主爬起。”程昊介绍,从机器人踢足球场景切入,能培养机器人更加全面的运动能力。足球赛作为一项强对抗性运动,不仅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还需要它有足够高的泛化能力,从而能对不同场景进行判断。“换个角度看,我们不是在教机器人踢球,而是在通过这项复杂的团队运动,锤炼它们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同时也通过比赛,把机器人在绿茵场锤炼出的能力,加速迁移至工业、服务等广阔场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技术的最终价值在于落地应用,这些场景的突破,正在助力具身智能从“能执行任务”向“能融入环境、与人自然协作”加速进化,为“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铺就基石。

    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扬子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