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好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重庆红斑狼疮患者武汉求医获新生

    “好一座有温度的城市!”7月27日,记者在小星(化名)的朋友圈看到,鲜少发朋友圈的她,凑出精美的九宫格图片,发出这样一句感慨。

    今年27岁的小星来自重庆,一年前,突如其来的“不死癌症”红斑狼疮,击碎了小星的婚姻憧憬与平静生活。幸运的是,长江日报一则关于CAR-T治疗红斑狼疮的报道成为她重启新生活的希望。在记者的热心搭桥下,她与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邹亮结缘。在邹亮团队的全程守护和病友们的乐观感染下,她顺利接受CAR-T治疗,即将告别终身服用激素药物。回首这段跨越山水的求医路,小星满怀感恩:“感谢长江日报让我找到希望,感谢武汉给了我新生和家一般的温暖。”

    媒体接力

    点亮重庆女子治愈希望

    2024年4月,小星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小星是家中独女。彼时,一家人正欲推进小星的婚事,小星亦满心欢喜地准备迈入人生新阶段。此时确诊红斑狼疮,无疑对小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和家人四处寻医问药,得到的答案是这个病没法治好,只能控制。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小星偶然在网上看到长江日报报道《“不死癌症”能治!武汉一三甲医院出现首例》,和父母分享了这个消息。父亲当即表示,要联系长江日报了解更多相关治疗信息,最好能直接联系上报道中的那位医生。小星却觉得父亲的想法不太现实。

    一天,小星父亲检索到长江日报的热线电话,希望联系到写那篇报道的记者。“只要有办法,都要试试,万一成功了呢?”他想。幸运的是,长江日报的热线电话顺利接通,工作人员将求助信息转给了记者,记者回电给小星爸爸了解清楚情况后,联系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CAR-T治疗项目组负责人邹亮。“让他直接打我电话。”看到记者的留言,邹亮“秒回”信息,给出了自己的私人电话。

    下定决心

    奔赴这座温暖的城市

    从4月中到6月初,加上邹亮微信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星陆陆续续找邹亮咨询病情及CAR-T治疗五六次。邹亮副主任将狼疮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预后及相关病例情况介绍给了小星,并安慰她,这病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可怕。

    某天晚上9时许,小星迷迷糊糊地吃了6粒激素药,吃完后才惊觉,6粒是早上的药量,晚上不需要吃激素。“激素药物本来就有副作用,我今天一天吃了12粒,肯定不行!”小星慌了神,第一时间拨通了邹亮的电话。

    电话接通,邹亮一边安抚小星,一边耐心询问小星早晚服药时间间隔,远程指导其多喝水,第二天减量服药,第三天恢复正常用药。“邹主任很耐心、很温和、很靠谱,每一次沟通都让我非常安心。”被素未谋面的外地医生如此对待,小星很是感动。

    经过深思熟虑,小星下定决心和妈妈一起来武汉接受CAR-T治疗。

    小星事后告诉记者,当时她对武汉的初印象就是温暖,暖意来自武汉的医院、医生和媒体。前有成功的治愈案例,后有如此亲善的医生,她对这趟武汉之旅充满信心。

    病愈出院

    武汉成为她的第二故乡

    6月初,小星和妈妈如约来到武汉,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完善检查、评估病情,然后抽血提取T细胞。邹亮为小星专门拉了个治疗沟通群,群内有主任、管床医生、护士、护士长等。担心小星不适应武汉,邹亮还特意安排了科里的重庆籍医生多看顾小星。

    隔壁病床的武汉阿姨得知小星和妈妈从重庆远道而来,热情地请她们吃饭,并给她们推荐武汉好玩的景点。住院期间,小星还认识了隔壁左右病房的狼疮患友,并成为朋友。聊到这些,小星眼睛亮晶晶的,她感慨:“武汉人啷个都楞个好!”

    6月底,小星再次“回”到武汉,做CAR-T治疗前的预处理化疗,完成CAR-T细胞回输。目前,小星已康复出院。

    回忆起整个来汉求医经历,小星觉得特别温暖。“感谢武汉媒体的热心快肠;邹主任对我有问必答,言无不尽;感谢病房里的病友姐妹和阿姨,用乐观的心态感染我、治愈我……武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记者刘越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