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嘹亮的军歌在祖国大地唱响,以此致敬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最可爱的人”。
军歌中奏响的音符,如同一声声前进的鼓点,雄浑激越又壮阔豪迈。它不仅代表着一支军队的阳刚之气和铁血忠魂,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坚强和不屈。
《诗经》中的军歌流传至今
军歌,顾名思义,就是军队之歌。广义上说,凡是歌词中包含军旅元素,或者被广大军人所喜爱、所传唱的,都可以算是军歌。常见的优秀军歌往往曲调激昂、节奏铿锵,令人热血沸腾,不但可以鼓舞士气,也能增强军队的凝聚力。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的军歌出自《诗经》。那时的诗都是能唱出来的。当这些诗歌在军中被吟唱出来,便有了军歌意味。
例如《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兔罝(jū,泛指捕捉鸟兽的网)》,表面上是在讲述诸侯打猎的场景,赞美捕猎人威武雄壮。但古代诸侯打猎,都是大队人马,与打仗非常类似。赞美猎队雄壮,也就是赞美军队勇猛。“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这是说猎队中的“武夫”是诸侯的盾牌与城堡,和今天赞美军队是国家的长城一样。据后人分析,周天子征集诸侯联军时,就会唱这首歌。
《诗经》中最著名的一首军歌,还得数《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军歌节奏明快,充满慷慨之气,没有帝王将相的威仪,没有君子佳人的温情,有的只是战友之间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敌忾之义,堪称铁血军歌。
近年,在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现场,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还演唱过这首歌,无数观众被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高昂士气和英雄气概所感动。
少数民族乐器融入大汉军歌
汉朝时,一些少数民族乐器传入,出现了“短箫铙歌”,又名“鼓吹曲”,就是用鼓、铙、笳、角、排箫等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来演奏音乐,并可以配歌词唱诵。这些乐曲有的用于皇家祭祀典礼,有的用于军中演奏,算是早期的官方军乐。
汉武帝时,大汉先后击败匈奴,收复南越,凿通西域,使得华夏成为东亚第一强国。公元前2世纪末,大宛进贡汗血宝马,汉武帝见之大悦,作《天马歌》:“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音yì,意为跨越)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汉武帝借物抒怀,表达了远大的政治抱负。有一种说法称,此曲后被编为大汉军歌。
公元4世纪至7世纪的东晋南北朝,是数百年的战乱之世。烽烟滚滚,军歌也得到发展。一方面,各国的鼓吹曲依然作为正统军歌,有诸多描述本国君主或将帅赫赫武功的内容。另一方面,文人和民间文学中军事题材也层出不穷。加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南下,游牧部族的文化风俗融入,军歌元素更为丰富。
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史书记载,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率兵进攻西魏,损兵大半,撤退途中,军中谣传高欢中箭将死。高欢为了安定军心,带兵设宴款待部下,命将领斛律斤唱《敕勒歌》,自己跟他和声。听着熟悉的旋律,军心安定下来。可见,《敕勒歌》是一首在当时真正发挥了军歌价值的歌曲。
戚继光作《凯歌》大破倭寇
唐朝最著名的一首军歌诞生于唐初。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其次子秦王李世民打败叛军刘武周。将士们用军歌的旧曲填入了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王破阵乐》,被称作“大唐第一战歌”。这首曲子在唐朝流行了近300年,被视为中国古代军歌的巅峰之作,至今,仍被保留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西安鼓乐》的曲目中。
宋朝不少著名词人也有许多忧国忧民的边塞、军旅作品,其中很多也被编成军歌。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西北统军对抗西夏时,写下《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曾在边军中传唱多时。南宋的岳飞,一曲《满江红》慷慨激昂,在后世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将士依然把《满江红》作为鼓舞斗志的军歌。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经参与抗金斗争,甚至上演50骑冲入5万人大营的壮举。他在《破阵子》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通过描绘军旅生活场景,展现出军人的豪放风格与爱国情怀,赋予了它军歌的特质。
明朝时的军歌风格更加通俗化,还诞生了一首“气吞万里如虎”的军歌,那就是著名将领戚继光所作的《凯歌》。这是戚继光在浙江练兵剿灭倭寇时编写的。歌词浅显易懂,既强调了官兵团结,遵守军法,号令严明,又指出当兵参战的意义是报效天子,拯救百姓,杀尽倭寇。
嘹亮革命军歌激荡爱国浓情
军歌也与人民军队相伴而生。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南昌起义后首次建立了人民自己的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将这支军队与旧军队完全区分开来。之后的《红军进行曲》《冲锋歌》展现了红军的无敌军威,《八月桂花遍地开》《当兵就要当红军》歌颂了军民鱼水情。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奋起抵抗。《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等,凝聚了中国亿万人民澎湃的战斗热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最危急时刻的军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之后,新的优秀军歌不断涌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将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赴朝作战,保家卫国。《英雄赞歌》等歌曲不但在荧屏上塑造我军之魂,也在现实中唱出华夏儿女的英武之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句心里话》《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等优秀军歌,不仅引发战士们的共鸣,更让普通民众体会战士们的心声,对人民军队充满热爱和钦佩。
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更加强大,互联网、信息化带来的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涌现出各种风格的军歌。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的《钢铁洪流进行曲》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首首嘹亮的军歌,始终伴着中国军人有力的步伐,在人们心中激荡澎湃。
据《北京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