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送清凉 送服务 送健康

“三送”行动织密“一公里服务圈”

    纳凉点里的清凉与温情。

    义诊送健康。

    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园林社区党委书记 张恩玲

    【案例背景】

    园林社区由124、127、128小区连缀成坊,钢都坊里藏钢韵,暖苑庭中蕴暖情。这个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社区,居住着3412户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45%,曾是典型的“老龄化+基础设施薄弱”社区。

    如今,社区依托“3个1”党建品牌——以“一平方米会客厅”倾听民意、以“一平方米行动”解决民忧、以“一公里服务圈”温暖民心,将党建品牌深度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机制,把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用贴心举措构建起便民利民的基层服务新格局,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

    【治理办法】

    推进服务前置

    打造精准化服务模式

    社区以“便民流动车”为服务载体,精心设计车头车尾形象展板,串联起承载各类便民项目的桌布“车厢”,以三个小区为固定站点,构建起服务网络。每期发车前,社区广泛收集居民需求,采用“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及共建单位接单”的模式,精准匹配服务资源。例如,针对老年居民日常购物不便的问题,邀请商超入驻便民车;为满足居民基础医疗需求,组织医护人员随车提供义诊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针对“一公里服务圈”里的“急难愁盼”,社区联合物业“金管家”推出“代办帮办”服务清单,涵盖代缴水电费、代购药品、家电维修等18项内容,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实现“琐事不出楼栋,大事社区代办”。

    推进服务拓展

    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社区固定开展特色服务项目。每周二的“‘医’起吧”,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仁医院、亚心医院等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疾病咨询等服务;周四的“重‘心’出发吧”,联动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开展法律咨询、反诈宣传等活动;周五的“动手劳作吧”,携手物业及志愿者,进行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通过与多部门、单位联建,不断拓展服务边界,让居民享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暖心服务。

    “三送”行动启幕

    夏日里的清凉守护

    入夏以来,园林社区迅速启动“三送”行动,用贴心服务为居民撑起“遮阳伞”,这正是“一公里服务圈”精准化服务的生动实践。

    送清凉:聚焦重点人群防暑需求,社区于7月7日启动“送清凉”行动。网格员和志愿者顶着烈日,为15户特殊困难家庭送去装满绿豆、花露水等物资的“清凉礼包”,告知其可以到社区纳凉点纳凉。

    送服务:针对行动不便老人的退休年审难题,社区主动推出上门服务。通过电话、微信约定时间,工作人员上门协助完成人脸识别、信息核对等流程,以高效便捷的“零跑腿”服务,为老年群体化解出行困扰,赢得居民点赞。

    送健康:联合辖区医院开展健康义诊,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医疗服务。医护人员现场提供颈动脉B超检查,解答夏季常见病预防、老年慢性病护理等问题,发放健康手册讲解防暑与膳食知识,用专业指导筑牢夏日健康防线,让实用服务走进居民日常。

    【成效与启示】

    从精准对接需求的“送清凉”,到化解急难的“送服务”,再到护佑安康的“送健康”,园林社区“三送”行动以“摸得准、办得细、送得暖”的服务逻辑,将“一公里服务圈”的精准化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关怀,让党建引领下的服务温度融入居民生活点滴。

    正如“千次走访知民情,万件实事暖民心”所描绘的,这不仅是炎炎夏日里的清凉守护,更是“3个1”党建品牌结出的硕果,是“一公里服务圈”里的幸福图景。园林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让“三送”行动常态化、服务内容精细化,让每一位居民在“一公里服务圈”里,都能触摸到社区的温度,感受到党建的力量。

    通讯员谭燕 实习生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