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身份资料管理等方面作出重要调整,其中拟取消个人单笔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规定备受关注。
与2022年版本相比,征求意见稿删除了“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条款。调整后,金融机构对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不再进行资金来源和用途登记,而是对洗钱高风险情形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这一变化旨在平衡反洗钱监管与金融服务便利性,避免“一刀切”的规定给普通用户带来不便。
此次修订是为了落实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新法进一步完善了包括客户尽职调查在内的反洗钱义务规定,突出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工作导向。
通过此次《管理办法》的修订,旨在明确和细化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有关规定,推动金融机构有效落实《反洗钱法》,同时有效应对反洗钱国际评估。根据《征求意见稿》:尽管取消了个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的资金来源和用途登记,但金融机构仍需对现金汇款、贵金属买卖等单笔超过5万元的一次性业务,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记者李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