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陈有为)中年女性与胸壁巨瘤苦斗十六载、历经4次复发陷入绝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多学科团队巧用“先斩草除根、后移花接木”的方法,实现成功“拆弹”。该肿瘤有易复发的特点,患者于术后接受了1个多月的观察随访,目前康复良好。
术中,由整形外科牵头的多学科专家团队成功实施胸壁肿瘤扩大切除及胸壁重建术,彻底拔除反复“扎根”的顽固病灶,紧接着“移花接木”将右胸壁皮肤植入到病变区,实现破损胸壁外形与功能的完美重建。
家住武汉的张阿姨今年58岁,16年前在其左胸壁处发现隆突性纤维肉瘤,先后经历3次手术切除,仍出现第4次复发。今年6月,经查出瘤体继续向胸壁内外“扎根扩张”,张阿姨为此辗转省内多家大医院,得到回复都是“手术风险太大”。
7月7日,张阿姨经推荐找到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孙家明教授,孙家明教授果断回复“可以治”。而这三个字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复杂与凶险:巨瘤血供异常丰富,如何确保彻底切除的同时又不伤及健康组织?切除后留下的巨大全层胸壁“空洞”,如何修复才能“既保命又保美”?孙家明教授团队牵头,与胸外科、骨科、ICU、放射科、肿瘤科、手术室及麻醉科等组成多学科团队,反复研讨并确定手术方案、应急预案及术后措施。
7月15日,由麻醉科团队保驾护航,孙家明主任、钟爱梅教授、王荣荣医生、陈雳风医生顺利切除整块病灶及受累组织,术中冰冻确认切缘阴性。
切除巨瘤后留下的“15cm×8cm”缺损面积如何填充?整形外科展示其皮瓣转移的特色技艺,孙家明教授术中“移花接木”,巧妙用右侧胸三角皮瓣旋转填充缺损,重建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因手术可能导致胸腔外露,胸外科全程护航,手术最终历时5小时顺利完成。
团队通过修剪并运用减张美容缝合技术,为患者实现了创口的可靠闭合,也使皮肤组织得以自然衔接。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皮瓣的血运、伤口愈合良好。
“谢谢你们卸下了我16年的心理包袱。”出院当天,张阿姨对医护人员深情表达谢意。
孙家明教授介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简称DFSP)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年发病率约为每百万人中1至5例,它就像树根一样向周围组织悄悄蔓延、侵蚀扩张,不仅范围越来越大,还会累及皮下深层。目前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其术后复发率约20%~50%,所以定期复查至关重要。他提醒术后患者虽然预后较好,仍要配合长期随访,注意异常肿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