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区阳逻街道汽发社区负责人 朱晓峰
【案例背景】
汽发社区成立于1992年,是有着33年历史的老旧社区,辖区内有14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村湾及3个物业管理小区,常住居民3943户。面对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员结构复杂、居民需求各异、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如何利用现有人力和资源,高效服务好社区居民,对社区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汽发社区着力打造“一核三圈四网”党建工作法,积极探索党员“四色积分榜”,开设业务技能“加油站”,让基层治理“一路生花”,促居民幸福生活“加码”。
【治理办法】
聚焦急难愁盼
绘出智慧治理合力
汽发社区以“汽发动力联盟”为党建品牌,践行“银、孩、匠、合”四大动力理念,凝聚老年群体、儿童家庭、能工巧匠及共建单位力量。“银动力”组织“银龄课堂”传授传统文化,组建志愿队参与治安巡逻、关爱独居老人;“孩动力”开展亲子阅读、科普课堂,引导儿童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等公益行动;“匠动力”搭建“匠人驿站”,组织技能分享会,提供维修、手工艺品制作等便民服务;“合动力”联动共建单位开展义诊义剪、公益讲座,推动资源共享。
结合实际社情,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汽发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总结出“一核三圈四网”工作法。“一核”: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各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讨论决策社区事务,搭建党组织互动平台,打造党建红色阵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三色圈”:红色“先锋圈”——发挥辖区党员多、凝聚力强的本土优势,辐射带动居民自治;蓝色“共建圈”——联合共建单位,链接社会资本,区域协调,补足社区治理短板;紫色“生活圈”——依托便民志愿服务队,接地气,强服务,暖民心。“四张网”:以“网格化”为载体,以“信息网”为抓手,以“文化网”为脉搏,以“干群网”为纽带,提高服务居民的质量和效率,打造新时代服务型社区。
(一)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力量
强化党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党组织+辖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管理模式,利用主题党日、共建联谊、下沉服务等多种形式,凝聚红色力量。老党员的智慧结晶,青年党员的奋发有为,居民骨干的奉献无私,共同汇聚改造老旧社区、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三圈画圆,绘出治理合力
红色“先锋圈”广泛召集党员、共建单位、居民代表开展议事会,讨论社区发展痛点难点,列出工作清单并逐条落实。
蓝色“共建圈”发动社会力量,补齐政策之外的人心民情短板。
紫色“生活圈”让便民服务始于足下。剪头发,修电器,是汽发社区便民服务队的日常,居民中的能工巧匠,默默为邻居提供便民服务;上门量血压,退休年审,社康站及社区工作人员为出行困难的老人们提供特色上门服务。
(三)四网共织,服务提质升级
汽发社区依托“网格化”载体,组建微信群,利用水电气网格服务人员及社区网格员,宣传惠民政策和生活贴士,并日常答疑,确保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该社区今年已解决线上、线下民生诉求63件。
以“信息网”为工作抓手,便于针对性开展惠民行动。
社区以“文化网”为脉搏,唤醒老一辈汽发人的记忆,也带动新的枝叶萌芽。
社区以“干群网”为纽带,以妇女议事会、家长学校、居务监督委员会等多组织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培育孵化和联合其他社会组织。
【成效与启示】
党建引领,三圈四网,居民自治
居民程女士向社区反映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链接小区物业、公益组织协会等助其渡过难关。针对孩子上学接送难问题,小区居民热心接力帮忙。共建善举,将温情传递到老旧小区的每个角落。
社区塔尔咀通往中心幼儿园的小道曾因年久失修坑洼密布,居民一度出行困难,退役老兵周保国等志愿者主动参与、共同修路,如今仁生医院后巷及阳逻水厂旁的小道得到修缮,坑洼终化为坦途;汽发西街公共厕所翻新,公共环境得以改善;永平花园小区打造共享花园,荒地变成乐土。部分基础设施得到维护翻新,目前10多项老旧社区改造正逐步推进。
针对老旧社区高频症结问题,汽发社区带动居民参与治理,并链接多方资源,聚力于老城区基建改造和服务提质。路修好了,健身器材配备了,惠民服务更方便了,居民心情好了,矛盾也少了。
文/通讯员邱志强 童凡 实习生阮嘉怡
图/通讯员陶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