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经济开发区凤凰社区党委书记 裴治国
【案例背景】
凤凰社区位于江夏区高新六路,面积约0.7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6万余人,人口密度大、居民需求多样。然而,此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匮乏,居民们缺乏开展文化娱乐、社交互动的场所,导致社区凝聚力不足,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此,凤凰社区精心规划建设7个“凤凰之家”阵地,从便民服务到文化滋养,从养老托育到健身休闲,全方位构建全年龄段的社区活动阵地,让“家”的温暖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治理办法】
整合资源,规划阵地建设
为改善小区软硬件环境,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凤凰社区在已有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小区活动中心,通过联合政府部门、辖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多方筹集资金,对社区内藏龙星天地9栋架空层进行“亲民化”改造,将1200平方米闲置的架空层升级为集社交、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全龄友好化活动阵地——星邻坊。该阵地精心规划老年书画室、儿童游乐园、青年健身房等特色功能区域,创新性地融入共享书屋、手工涂鸦室、新就业群体驿站等生活化场景,通过开放多元的功能分区设计,让空间服务效能持续升级。如今,7个小区7个阵地各具特色,使居民文体活动有阵地、邻里沟通有平台、社区生活有质量,充分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让居民真正感受“家”的味道。
共治共享,“主人翁”意识觉醒
社区治理重点在“人”,凤凰社区依托各个阵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团结居民力量,让“共治共享”的种子在每一处活动空间生根发芽。社区在各个小区成立小区党支部,推动7个小区实现业委会全覆盖,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将小区党群服务驿站、议事长廊等场所打造成常态化沟通的“议事阵地”,让党支部与业委会成为扎根群众的核心阵地。定期召开的三方联席会,让社区、物业、业委会在这里碰头协商;每周的小区议事会,居民们围坐一堂,就绿化维护、停车位规划、物业改进等议题各抒己见。
与此同时,社区的活动阵地更成为唤醒居民参与热情、涵养共享氛围的重要平台。依托活动室、健身广场等场所,社区先后孵化组建了乒乓球队、篮球队、摄影队等32支队伍,成立社区老年协会及7个分会,1000余名老年会员在这里相聚,退休教授、文艺工作者各展所长,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相映成趣。
以阵地为锚点,多元活动暖人心
以活动引人流,用活动聚人心,凤凰社区以阵地为锚点,积极撬动多方资源开展活动。为解决未成年人看管教育难的问题,通过联合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凤凰花园小区、和睦坊等阵地开展“暑期托管”“趣味课堂”“美育课堂”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托管难题。同时,社区还联合辖区早教机构易树国学堂在和睦坊议事厅开展“智慧父母成长营”室内外亲子读书活动30余场,通过“室内讲座+户外实践”模式,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形成社区家庭教育品牌。近几年来,社区以社医联建为依托与汉派中医院合作,每月19日在和睦坊一楼大厅开展中医调理、儿童常见病防治、急救等讲座,目前已举办30场活动,服务2000余人次;社区还利用传统节日在各个阵地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拉近了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促进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
【成效与启示】
7个阵地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居民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针对不同群体的专业服务和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在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在老年活动中心能够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和丰富的文娱活动,儿童在社区阵地的课外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区凝聚力大幅提升。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凤凰社区以“家”为核心的阵地建设,不仅改善了社区的软硬件环境,更激活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共同勾勒出“居民有感受、社区有温度”的美好画卷。
通讯员李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