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让老小孩的“遗忘”更慢一些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症状较为隐匿,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新华社发

    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症状。

    图据《生命时报》

    每年的9月21日为阿尔茨海默病日,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多一点了解,多一份关爱”。

    阿尔茨海默病常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但这种病的表现远不止是记忆减退,还包括认知能力下降,如判断力、执行力、视空间能力受损(如找不到路)。此外,患者可能变得多疑、焦虑抑郁,甚至出现幻觉、攻击性行为或日夜颠倒,这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照护压力。数十年来,这种高发“脑病”始终未能被彻底攻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病因至今未能破解

    人们常说的“痴呆”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总称,包括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路易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约5700万人患这类疾病。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60%—70%,每年新增患者近千万例,该病已跻身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5》显示,1699万老人正在被这个“记忆杀手”吞噬,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1/4。

    然而,这一疾病本身仍然“无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介绍,从1906年发现至今,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目标仍是“延缓病程、改善症状”,因为科学界至今仍未破译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具体机制。

    学界对病因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结论。

    近年来,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金属离子失衡、微生物—肠—脑轴紊乱、异常自噬等假说陆续提出,甚至有新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本质是自身免疫病”,各有依据却难成定论。

    对药企而言,病因无法确定,药物研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仅2000—2017年间,全球药企和科研机构累计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上投入超6000亿美元,但绝大多数因“临床试验无效”或“安全性风险”终止研发。孙永安表示,这一领域的新药研发失败率达99%,堪称研发“黑洞”。

    尽管困境重重,近年来研发仍取得一些突破。自1996年至今,全球范围内已有至少10种药物获批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虽无法阻止神经细胞继续退变,却可延缓早期病程。

    这种病有哪些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判断力下降、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专家介绍,判断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需要结合系统的认知功能评价。如果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一般来说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随着年龄增长所导致的良性健忘;

    二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唐毅介绍,老年人的良性健忘,主要表现为忘细节、记大事。比如忘记要买菜的菜名,但是还记得买菜这件事,经过提醒后能够想起来。

    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遗忘,往往更为显著,比如刚说过的话就忘,一天重复问同一个问题,家属提醒之后也想不起来。

    同时性格变得淡漠或者急躁,熟悉的家务也经常出错,说话变得词不达意。如果同时出现这些表现,就要高度怀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尽早到医院就诊。

    防治需“三管齐下”

    比起期待“特效药”出现,专家们一致认为,健康生活,早诊早治是降低风险、延缓病程的公认路径。

    从生活细节入手——

    国内外研究证实,全球40%的病例与可干预风险因素相关。

    日常饮食建议以果蔬、全谷物、坚果、深海鱼类为主,其中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能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维生素B12、叶酸增加认知储备,欧米伽3脂肪酸减少神经炎症,均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少异常蛋白沉积;

    保证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大脑及时清除代谢废物;

    “三高”人群需规范用药,避免血管损伤累及大脑。

    抓住记忆衰退信号——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易与“人老爱忘事”混淆,若能及时识别,可大幅提升治疗效果,最典型的信号是“记不住、说不清、脾气变”。

    出现“近事记忆减退”,比如刚交代的事转头就忘、反复询问同一问题、频繁丢失物品,或在熟悉环境中迷路;

    语言与执行能力下降,说话总“忘词”、无法完成简单的事、算不对数;

    性格与情绪也开始异常,温和的人会变得易怒、多疑,或对以往喜欢的事失去兴趣。

    延长独立生活期——

    一旦发现上述信号,需尽早前往神经内科、中医脑病科、精神科或老年科的记忆门诊就诊,进行脑部影像检查、认知功能评估等检查。

    早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配合认知训练、康复训练,可延缓病程,改善受损的认知功能。

    早防早治可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患者独立生活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患者“疗效最佳的辅助药”,建议照护者学习疾病知识,理解患者的“行为异常”是病理表现而非“故意捣乱”,耐心陪伴,帮患者保持独立生活能力。

    综合央视新闻、《生命时报》、《新民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