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老旧小区“软硬兼施”提升消防应急能力

    消防大队做消防器材培训。

    老兵消防应急队队员上门提醒独居老人用灶安全。

    消防柜进网格。

    青山区钢花村街道110社区党委书记 容玉芳 

    【案例背景】

    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青山区钢花村街道110社区是典型的老旧职工住宅区。老年居民占比超过36%,因健忘导致的炉火未关、电器老化、家中爱堆积物品等问题成为社区消防隐患。

    【治理办法】

    今年4月以来,社区通过“硬件改造+软件提升”模式,构建起覆盖全社区的“五分钟消防应急圈”,让老年居民的消防安全问题从“提心吊胆”变为“心中有底”。

    硬件改造让安全触手可及

    红色消防柜进网格。在街道相关科室的指导下,社区结合人口密度和楼栋布局特点,对117个门栋逐一开展风险评估,经过实地调研和居民意见征集,最终在37门前、53门旁小广场、83门前、116门前和中心广场五个关键点位设置了醒目的红色微型消防柜。每个消防柜内均配备消防水带、干粉灭火器、消防枪头及专业扳手。为确保设备随时可用,社区安排专人每月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无损。这种网格化布局确保社区内任一区域发生火情时,居民都能在5分钟内就近获取消防器材,为初期火灾扑救赢得宝贵时间。

    软件提升织密安全防护网

    退伍军人挑大梁。社区同步提升“软实力”,组织辖区退役士兵成立“老兵消防应急队”,并邀请消防大队的专业消防员进行系统培训。组织队员消防演练,现场教学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操作法;模拟真实火情,指导大家如何快速连接消火栓扣件、铺设水带、精准灭火;讲解防烟面罩佩戴方法、低姿态逃生技巧,以及如何利用逃生绳安全撤离。

    邻里守望筑防线。

    同时在队内实行“老帮老”结对机制,每位队员负责2到3户重点独居老人的日常安全巡查,每天早晚两次到结对老人家中进行“安全打卡”,重点检查厨房灶具是否关闭、燃气报警器是否完好;并帮助老人处理老化插线板等危险物品。针对记忆力衰退严重的老人,在燃气灶旁粘贴“关火三步骤”提示帖。

    全民参与强意识。

    多措并举推动消防安全知识普及,让消防安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除了传统的发放宣传单、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外,社区开展“花样式”安全教育——组织消防演练进小区,居民可在消防柜前现场实操灭火器、灭火水带;由居民成立的“社区110志愿服务队”巡查社区内消防隐患,发现楼栋等公共区域有易燃危险物及时上报网格员、劝阻飞线充电等危险行为;鼓励相邻住户互相督促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提醒整改。通过这些接地气、聚人气的举措,让安全理念在邻里守望中生根发芽。

    【成效与启示】

    110社区通过“硬件+软件”双管齐下的方式,构建起“五分钟消防应急圈”,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火灾应对能力,更营造了“人人懂消防、个个会应急”的社区安全氛围,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自微型消防柜设置和“老兵消防应急队”成立以来,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社区有了微型消防柜,还有王俊天天来帮我检查煤气,孩子们在外地工作也放心多了!”82岁的独居老人张锦芝对社区的消防安全改造连连称赞。家住53门的李淑欣阿姨说:“知道怎么用灭火器,心里踏实多了。”83门的张清汉说:“社区组织的消防演练很实用,连我家小孙子都学会了逃生技巧。”

    通讯员夏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