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生死关头,血脉真情如此深沉

六旬兄捐肾救弟续写生命奇迹

    哥哥正在照顾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出来的吴先生。

    记者刘璇 摄

    男子查出尿毒症急需换肾保命,两个哥哥、儿子和侄儿争相表示愿意捐肾。经过评估,大哥跟他配型成功。目前,哥哥的肾脏已经成功在弟弟体内“安营扎寨”,兄弟俩均已康复出院。这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自2010年开展肾移植以来,又一台至爱亲情化作延续生命纽带的手术。

    “从来没有觉得健康是如此珍贵和美好!”9月24日,出院已两周的吴先生按时到武大中南医院复查。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兄弟几个相互扶持,日子越过越好。在生死关头能深刻体会到这份深沉的血脉真情,以往吃过的所有苦也都值了。

    苦等半年无果,全家人争相捐肾

    55岁的吴先生在宜昌做生意,去年5月发现肾脏出了问题,辗转全国各地求医无果,只得开始了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其间,他两次发生心跳骤停,还出现了心衰。“必须尽快接受肾移植,否则会把其他器官拖坏,甚至有生命危险。”医生建议。

    吴先生在多家医院进行了器官移植登记,一边做透析,一边等待肾源。等了半年,还是没有配型成功的消息。了解到亲属肾移植能够尽快手术,吴先生的儿子、侄儿和两个哥哥都争着要把自己的肾脏捐给他。

    “孩子们都这么年轻,一生还那么长,即便等不到肾源,我也不能用他们的。”吴先生谢绝了晚辈们的好意。“哥哥们都上了岁数,捐一颗肾给我,万一身体恢复不过来,我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兄长如父,吴先生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份爱的馈赠。

    治疗期间,吴先生从医生口中得知,由于肾源稀缺,等待分配系统配型成功时间相对较长。而亲属间肾移植手术因供受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供受体相容性更高,组织配型成功率更高,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更小。“捐肾后只要保养得当,对捐赠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通常不会带来很大影响。”听了这话,吴先生才打消顾虑,松口同意了兄长们的提议。

    两个哥哥拉着吴先生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做了配型。经过严格评估,大哥与他配型成功。尽管大哥已经62岁,但他的肾脏功能非常好。

    “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哥的家人听闻这个消息后都很支持。”吴先生红着眼说,这辈子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拥有一个特别团结友爱的大家族,家里的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

    弟弟在亲情中涅槃重生

    2025年8月30日,吴先生和大哥被一同推进手术室。

    手术主刀医生、移植医学中心钟自彪主任医师介绍,亲属肾移植手术是肾移植领域高难度技术,手术不仅要保证获取肾脏的成功,还要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供肾者的损伤,确保手术安全;更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受者血管吻合等一系列精细操作,减少受者动脉狭窄等并发症。

    肾移植团队和泌尿外科团队、肾病内科团队、麻醉科、手术室等学科通力协作,通过微创手术顺利取下哥哥的左肾。灌注、修整……哥哥的供肾被小心翼翼地植入吴先生的体内,紧接着对血管、输尿管一一进行吻合。

    “移植肾血流复流,有尿液流出!”经过前后7小时的紧张手术,哥哥的肾脏在弟弟体内重新搏动,吴先生在亲情中涅槃重生。

    4天后,吴先生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这是医生特意为兄弟俩安排的病房。看到哥哥已经能够下地,得知他没有什么不舒服,吴先生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只要你能健康,其他的都不重要!”哥哥的话让他瞬间红了眼眶。经过抗排斥、抗感染等精准化个体治疗,吴先生的各项指标很快降到了接近正常水平。

    9月10日,哥哥出院。9月12日,吴先生也达到出院标准。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做不到的事,但只要我们兄弟相互扶持,总能共同战胜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吴先生笑着说,也要感谢这场病,让他重新体会到了健康和家人的重要。

    记者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