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宁亚飞)10月13日深夜,武汉中南路地铁站内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一名中年男子在站内突然晕倒,心跳、呼吸骤停,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上夜班途中路过现场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护士肖晓庆挺身而出,抢回患者生命。
“13日晚上我上夜班,在中南地铁站换乘时,刚从楼梯走下,便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躺倒在地,一动不动。”肖晓庆回忆,男子身旁围着3名地铁工作人员,神情紧张。
她快步上前,向地铁工作人员表明身份:“我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护士。”随后,她立即俯身检查患者情况。肖晓庆轻拍其肩部并大声呼唤,患者毫无反应。她又探查呼吸与颈动脉搏动,发现患者已处于心脏骤停后的濒死状态。
时间就是生命!肖晓庆立即请工作人员取来站内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同时迅速解开患者上衣,实施心肺复苏,并保持气道通畅。
AED送达后,肖晓庆熟练地开启设备,将电极片准确贴于患者胸前两侧。AED迅速完成心律分析,提示“建议电击”。她立即按下除颤按钮,一次除颤后,肖晓庆未作停顿,开始胸外按压。
经过约五六分钟电除颤与持续胸外按压后,患者原本青紫的面色逐渐转红,并恢复了自主呼吸。此时,120急救人员也赶到现场,接手已经筋疲力尽的肖晓庆进行胸外按压。120医务人员后续再次评估生命体征、确认患者呼吸已恢复后,将患者转运上救护车送往医院继续救治。完成交接后,肖晓庆继续搭乘地铁4号线赶往医院投入夜班工作。
14日凌晨00:25,肖晓庆接到一个来自派出所的电话:“肖晓庆护士,非常感谢您今晚在地铁站的见义勇为,为乘客争取了生的希望。”
“这是我应该做的。”肖晓庆说,武大人民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受过急救专业培训,能用自己的技能在院外救人,特别有意义。
据悉,心脏骤停发生后,若未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有效干预,脑细胞将发生不可逆的死亡。我国的心源性猝死90%发生在医院外,生存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