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以来最火的电视剧、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央视八套播出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了,吴石将军等人的事迹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粉丝追剧不过瘾,纷纷购买书籍、查找资料,在网络上热烈讨论着那段历史,在生活中寻找英雄的足迹和后人。
吴石,这位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传奇英雄,身上有着太多故事。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走近一个真实的“红色密使”,探寻他背后的“家国密码”。
真实的“谍战”
1949年3月,上海愚园路俭德坊2号,中共地下党员何康的寓所。国防部史政局中将局长吴石依约前来,带着一份绝密情报。
何康惊讶地发现,这是国民党军队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图上标明的部队番号竟细致到团”。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长江北岸挺进,通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道路已经打开,但敌我斗争十分复杂。时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回忆,吴石提供的这份情报让解放军确定了渡江主攻方位,“对渡江作战很有帮助”。
《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郑立介绍,吴石是军事战略专家,判断情报价值驾轻就熟,加上他身居要职,探取情报如鱼得水。“当时吴石是史政局局长,表面看史政局与军事核心情报没法联系起来。但按《史政工作条例》规定,国民党核心军事资料都要送史政局备案。往往重要军事部署研究不久,有关重要军事图表就出现在他的案头。”郑立说。
1949年初开始,吴石经常乘火车往返于上海和南京之间。这两地是特务遍布的“虎穴”。两地间火车七八个小时的路程,吴石不知道跑了多少回。
“他大多乘晚上8时或9时的列车从南京出发,于次日凌晨三四点抵达上海。”郑立介绍,吴石担当这项极其危险的情报传递工作,有时他亲自递送情报到俭德坊,有时他包好情报,派亲信副官递交。
1948年9月,在吴石的帮助下,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深入敌营,顺利获得后来被确认是“淮海战役前解放军获得的最早又比较全面关于徐州一带敌情的情报”——《徐州剿总情况》。
第二年,吴石出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他利用这一特殊身份,通过化名吴寿康的中共中央情报部福建情报小组负责人谢筱迺之手,向中共提供了包括国民党在福建及台湾的军力部署等在内的诸多重要情报。
郑立介绍,在上海、福州、广州、香港,吴石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把国民党《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全国军备部署图》《京沪杭军事部署》《京沪杭失陷后的全国作战部署》等核心情报及时送给中共地下组织,为南京、上海、福州等重要城市的解放作出特殊贡献。
“潜伏者”的追求
1894年,吴石出生在一个寒儒之家。18岁时,吴石参加福建辛亥北伐学生军。21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湖北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毕业。23岁时,他以同期第一名的成绩,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人送外号“吴状元”。37岁时,他考入日本陆军大学,在校成绩优异,因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等被誉为“十二能人”。
1934年从日本回国后,吴石任职于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浪潮。武汉会战期间,吴石等将领及军事专家,拟定“包围武汉作战计划”。作为公认的“日本通”,吴石在幕后做着出色的情报工作,很快被提拔。吴石43岁晋阶陆军少将,48岁晋阶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中,吴石曾参与策划指导长沙、湘桂、桂南、昆仑关、桂柳等重大会战。1945年,吴石因在抗战中的贡献获得表彰。
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身居要职的国民党将领,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潜伏者”?他是何时开始为中共工作的?
郑立说,吴石被捕后,为保护其他同志,伪称自己1949年春才开始为共产党工作。事实上,根据有关部门的结论,吴石1947年就开始为中共工作。而他同中共高层的接触交往,早在1937年就开始了。
国共合作抗战期间,吴石对中共有一些了解。他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与叶剑英等人有交往。他还研读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认为很了不起。
而真正促使吴石转变的,是他对国民党的彻底失望。后来任农业部部长的何康在口述文章里提到:桂柳战役失利,身处第一线的吴石对“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局面深恶痛绝。抗战胜利后,他目睹“五子登科”式的“劫收”(指国民党热衷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景,特别是蒋介石违背广大民众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令他感到非常失望苦恼,多次发出“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喟叹。
吴石政治倾向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深受与他成为“生死之交”的何遂的影响。何遂与吴石是福州老乡,比吴石大6岁,抗战初期就与中共发生关系。何遂不是中共党员,但儿子何康及其他二子一女一媳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在何遂影响下,吴石渐渐转向我党。1947年,中共中央上海局开始联络与争取吴石。当年4月,吴石与共产党“确立了某种联系”。之后何康开始与吴石单线联系。
海峡有回响
1949年8月16日,福州解放前一天,吴石在清晨乘坐飞机,从福州飞往台湾,从此再未归来。
抵达台湾后,吴石升任参谋次长,继续向中共提供台湾的重要情报。每周六下午4点,化身来台看望外孙的“陈太太”——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会前往位于台北市青田街的吴公馆,将吴石准备好的情报取回,再经由秘密渠道从香港传到内地。
这条情报链一直安然无恙。不料,1949年底开始,中共台湾省工委遭国民党保密局严重破坏,波及中共各级党员干部619人、群众96人。吴石等人受牵连先后被捕入狱。
吴石在狱中遭受反复的酷刑审讯,哪怕一只眼睛失明,他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吴石将军从容留下遗诗,最后两句是“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当时,与他一起被国民党杀害的还有朱枫、陈宝仓、聂曦三位烈士。
吴石赴台时带去了一双小儿女,而把另外两个儿女留在大陆。
作为孙女的吴红记得,1973年,河南省民政厅给家里发放了烈士证,还发放了650元抚恤金。“这在当时算是‘巨款’,但父亲(吴韶成,中共党员)一分钱都没留,全交了党费。”
1994年,吴石将军及夫人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举行。“在这个仪式上,我对爷爷有了更多认识。”吴红说。
英雄从未远去,荣耀不再“沉默”。他们的精神正以更生动的方式,融入当代人的生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据《新华每日电讯》、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