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江夏区纸坊街道新北路社区

闲置空地变“乐邻小院”

    新北路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小区卫生。

    新北路社区的小区居民协商议事。

    新北路社区读书角。

    江夏区纸坊街道新北路社区始建于1996年,这里地处纸坊老城区,面对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空间不足、“一老一小”群体占比高达39%等现实难题,新北路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一条“共建共享、协同共治”的治理新路,让老社区焕发出新活力,成为居民口中“有温度、有归属”的明星社区。

    “社区干部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而是走出来的。”这是新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况曼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社区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行动,面对面倾听居民心声,实打实解决急难愁盼。从柴米油盐到家长里短,从邻里纠纷到政策咨询,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细致记录,真正做到“政策宣传到户、民意收集到人、矛盾化解于早”。

    通过“脚步+耳朵+双手”工作法,社区不仅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目前,社区已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特色志愿者队伍达11支,围绕居民需求开展健康讲座、邻里节、文艺汇演等特色服务活动100余场,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区服务网络。

    新北路社区内有22个“三无”小区(无物业、无主管单位、无自治组织),长期以来面临管理缺位、环境杂乱、设施陈旧等问题。社区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突破口,推动一系列“微改造”项目落地:电动车棚改造、健身器材加装、智能道闸安装、安防监控覆盖、道路刷黑、停车位规划……一桩桩民生实事,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令人欣喜的是,社区还引导“三无”小区通过公共空间运营产生收益,初步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去年,社区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楼栋长多次协商,一致决定将2万元公共收益用于为业主购买年货,让居民共享治理成果。“以前小区没人管,现在大家齐心管,住着特别踏实。”居民聂萍感慨道。

    面对活动空间不足的短板,社区发动居民献计献策,将一处闲置空地改造为“乐邻小院”,新增活动空间100余平方米。如今,这里已成为孩子们嬉戏玩耍、老人聊天休闲的热门场所。“以前院子里几乎见不到小朋友,现在晚上可热闹了,成群的孩子在这里玩耍。”况曼莉说。

    “乐邻小院”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社区凝聚力的象征。社区通过定期开展健康讲座、邻里节、文艺活动等,让居民从“陌生人”变成“老街坊”。“社区把我们聚在一起,退休了还能发挥余热,这才是家的感觉。”居民张顺炎说。

    新北路社区推动“微网格+居民自治”模式,将治理单元细化到楼栋、院落,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居民方金桥表示:“社区经常组织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知识,还让邻里关系更亲密。现在社区生活搞得有声有色,我们真心感谢!”

    ◎ 社区居民说

    居民曾贝:以前院子里车子乱停、杂物乱堆,晚上居民回家路都不好走。现在社区不仅划了停车位、装了智能道闸,还成立了自治小组。卫生有人管、活动有人组织,生活变得井井有条。

    居民黄玉兰:我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邻里节,不仅学到了不少实用知识,也认识了很多原本不熟悉的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真的很用心,总想着法子把大家聚在一起,让老社区有了新活力。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诚意和付出,住在这里,真的很暖心。

    记者程艳 通讯员付艳芳 蔡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