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居民共建共享 小区广场变身

    小区广场改造议事会。

    执笔共绘我们的“家”。

    居民共享改造成果。

    武昌区南湖街道都市桃源社区新大地家园小区党支部书记 张光云

    【案例背景】

    新大地小区建于2001年,至今已有24年。小区中心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曾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随着时间推移,地面坑洼不平、廊亭褪色破损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老人想锻炼,健身器材有的已经破损,想跳个舞打个太极,可广场上地面开裂又不平整,想晾晒衣被,脚下却是泥巴地。”居民关注的这些细节,为小区广场“变身”提供更多实用参考。

    【治理办法】

    多元共治

    破解治理困局的新路径

    面对改造资金缺口和居民参与度低的双重挑战,都市桃源社区创新启动“1+1+N”协商众筹资金机制——社区党委联合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吸纳下沉党员、志愿者、辖区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

    通过多次征求意见和居民讨论,最终形成了将老旧广场改造为凝聚“Li”党建微广场的方案,构建集“小红书”读书角、邻里“金点子”议事角、身体“加油站”运动角、变废为宝创意“微花园”于一体的“三角一花园”多功能公共空间,这一改造方案是居民智慧的结晶。

    全程参与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主角”

    改造过程中,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社区组织成立了由志愿者、业委会、老党员组成的“监督小分队”,每天轮流在施工现场监督进度和质量。

    尽管改造过程受到天气、温度等影响,但物业师傅孙柏林主动请缨,每天为刚硬化的地面定时洒水养护。在廊亭改造时,居民周德芳等自发为工人送去凉水降温;下沉党员肖刚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孩子参与变废为宝创意微花园改造;在绘制“信”福家亭时,有美术功底的居民邓长枝带着孩子一起参与,“这是咱们自己的广场,每一笔都得用心描绘!”她感慨道。

    蝶变效应

    “小广场”撬动“大治理”

    改造后的休闲广场已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圈”。每天早晚,居民们或散步健身,或围坐聊天,或在读书角阅读听书,处处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景象。

    “以前大家住对门都不怎么说话,现在天天在广场见面,谁家有事都互相帮衬,小区真像一个大家庭了!”居民黄桂华的感慨道出了广场带来的温情变化。

    更深远的是,广场改造激发的主人翁精神正延伸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曾经的“监督小分队”变身“小区管家团”,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矛盾调解和安全巡查。“金点子”议事角成为常态化平台,从反诈宣传到电动车棚改造,居民建议正快速转化为社区行动。

    【成效与启示】

    新大地小区休闲广场近日完成“变身”,从昔日破旧不堪的“民生痛点”蝶变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幸福亮点”。这一转变不仅改善了小区环境,更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新大地小区广场的蝶变证明,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人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共同绘就美好家园的新图景。

    文图/通讯员吴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