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汉中街道长寿社区党委书记 郭春莉
【背景案例】
硚口区汉中街道长寿社区操场角1、3号还建楼小区2001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至今已有20余年。目前小区居民156户,楼栋以老年人居民为主,占比达51%,生活普遍比较困难。
坚持党建引领,汉中街道长寿社区党委发挥多元主体治理效能,通过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促老小区焕新颜,老邻居享新生活。
【治理办法】
共同协商议事,从“社区的事”到“大家的事”
议事形式多元化。社区党委将操场角1、3号还建楼小区七楼闲置的活动区域改造为“睦邻”议事厅,把议事会场地搬进小区楼栋里。通过全覆盖上门走访入户征求群众意见,今年以来共上门走访145户。完善议事会+微信群线上线下报事机制,居民随时随地可以反映问题。
定期举办议事会。依托“睦邻”议事厅不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召开议事会,社区党委每月组织自管会、党员骨干、热心群众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民情月谈”三方联动座谈会,集“众人之智”变“治理之策”。
推动解决民生实事。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社区高度重视,与自管会成员和居民共同协商,在居民和社区共建单位、下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电动车棚和充电桩维修、监控设备更新等民生实事项目7个。
发挥群众力量,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
健全议事规则促进小区自管。组建“长寿自治管理会”,经个人自荐、群众会议推荐、社区党组织审核,将优秀群众骨干推选成自管会成员。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建立健全自管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的主体作用。
群众骨干带头激活自治活力。发动楼栋小组长、老党员、热心居民等成立银邻巡逻队、巾帼绿化养护队等志愿服务队伍,收集社情民意,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安全巡查等志愿服务事项,构筑共建共管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居民参与打造“治理共同体”。由小区自管会牵头,居民代表共同谋划对操场角1、3号小区进行改造,小区居民共同集资,更换小区电梯,硬化破损路面,修缮无障碍通道等。加装电动车禁止出入楼道装置,并对电动车停车棚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了电动车充电的安全难题。
多方协同治理,扩大邻里圈
党群聚力共画治理“同心圆”。健全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发挥小区党支部引领作用,以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睦邻”议事会等为载体,引导社区党员群众献计出力。
扩大“邻里圈”发挥“邻作用”。利用中建壹品公馆项目建设资源,综合整治小区周边环境,整修小区与工地之间围墙、小区外路面及门楼。通过联合武汉爱乐乐团、武汉开放大学、汉中街卫生服务中心等共建单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凝聚群众共识。
为民解难题系紧“情感”纽带。社区党委积极协调,由代管物业及居民共同出资对下水管网进行修缮,解决了下水管网破损导致污水漫溢问题。社区党委积极协调,在小区进行二次供水改造施工时,同步翻新小区下水管网,从根本上解决下水管道堵塞问题,极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成效与启示】
社区党委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发动居民自筹资金对小区电梯进行更换,修建了电动车棚并加装了充电桩,安装了小区门禁和监控装置。
在汉中街道、各部门、共建单位的支持协调下,对小区道路进行翻新维修,新建了小区门楼及通道等。小区能人和志愿者共同建设了共享小花圃等等,逐步形成“宜居长寿”的美好生活圈。
通讯员张韦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