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役军人、长江应急救援队队员但荣勋(中)为志愿服务队员培训溺水急救知识。
在青山区钢花村街道的街巷里,一群身着红马甲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正以“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社区治理的舞台上续写忠诚与担当。从应急一线的冲锋在前到民生服务的点滴暖心,从文明新风的积极传播到社区堡垒的坚实构筑,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践行誓言,让军魂在基层沃土绽放光芒,成为街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硬核力量”。
党建引领聚合力
老兵化身治理生力军
“共产党员,就得在关键时刻顶上去。”119社区退役军人但荣勋的话,道出了钢花村街道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的初心。街道党工委以“党建+退役军人服务”为纽带,将散落的老兵拧成“红绳”,让军魂在社区治理中焕发活力。
◎应急一线的冲锋队
危急时刻,老兵们总能最先站出来。2024年,武汉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但荣勋主动请战,与党员们一起在119社区铲冰除雪,排查安全隐患,寒风吹红了脸颊却吹不垮军人的脊梁。同年暴雪夜,涂举学在寒风中坚守四天,见证6000名旅客平安回家,用笔墨记录下公交人的奉献,更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在121社区某单元二楼住户家中因电线老化冒起火星的夜晚,聂铭鑫凭借部队练就的冷静,大喊“用湿毛巾捂口鼻,有序撤离”,消防员赶到后,聂铭鑫又当起“向导”,准确指出存在安全隐患和待解救的行动不便居民的方位,自己的手掌被碎玻璃划开了口子也浑然不觉。
从防汛救灾到冰雪抢险,从火场救援到紧急保障,老兵们把军营里的应急本能化作守护社区的铠甲。街道党工委建立的“老兵应急响应队”,让党旗总在最需要的地方高高飘扬。
◎民生服务的暖心人
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藏在家长里短的琐事中,而老兵们总能把服务做到街坊心坎上。118社区的涂举学从公交宣传干事到社区业委会成员,把“为民服务”的阵地从场站延伸到街巷,参与策划“打造宜居小广场,我为小区种棵树”活动,带头认领“党员责任树”,让荒角变绿地。北苑社区的张含是街坊口中的“小张”,巡逻楼栋、调解纠纷、陪独居老人聊天是日常,在112街坊救火的“小事”于他而言只是“老兵本分”。聂铭鑫手机里存着20多个“特殊号码”,帮李奶奶修电路、替独居老人代收快递……“聂师傅来了”成了居民最安心的话语。
这些琐碎又温暖的日常,正是老兵们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在街道党组织的引导下,他们把军营里的“群众路线”,变成了社区里的“贴心服务”。
◎文明新风的传播者
在钢花村街道,老兵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文明新风的传播者。
涂举学策划“清风号”廉洁文化主题公交宣讲,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随车讲解安全知识与节油技巧,让工匠精神与廉洁文化相结合,惠及上百名居民。张含在“庆八一·向革命先烈汇报战绩”活动中发言,把军营故事讲给街坊听,“社区就是我的新战壕,街坊邻居的笑脸是我最想守护的军功章”。聂铭鑫在清明期间当起“文明祭扫劝导员”,用“唠家常”代替“说教”,用鲜花换烧纸,让绿色祭扫成新风。更动人的是传承——聂铭鑫的“粉丝”们自发组建“聂师傅志愿服务队”,巡逻帮扶、讲红色故事,让老兵的坚守变成一群人的行动。
暖心关爱强后盾
街道为老兵续航再出发
钢花村街道党工委深知,让老兵在社区治理中“能作为”,更要让他们“有依靠”。近年来,街道以“党建引领+精准服务”为抓手,构建起“尊崇关爱、赋能成长”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让老兵们在奉献之余倍感温暖。
◎搭建服务港湾,筑牢生活保障线
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全面掌握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服役经历、就业创业需求等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上门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融合社区养老资源推出“退役军人食堂”,开设退役军人窗口,推出餐饮、娱乐、养老等三大方面的18项优待服务内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搭建成长舞台,激活干事动力源
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鼓励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聂铭鑫的巡逻路线被纳入社区“平安地图”,涂举学参与策划的社区活动获得街道资源支持,但荣勋在街道组织的“守护一江碧水 保障生态安全”活动中为志愿服务队队员培训溺水急救知识。街道还定期举办专题党日、新春座谈、游园活动、军旅分享会等,让老兵们讲经历、传精神,既给了荣誉,更给了平台。
◎搭建尊崇桥梁,厚植社会认同感
街道向媒体积极推荐老兵事迹,但荣勋铲雪除隐患、涂举学打造宜居广场、张含和护士妻子服务群众的故事被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让“钢花老兵”成为辖区闪亮名片。在社区文化墙设立退役军人荣誉栏,张含的“凡人善举”、老军医赵振声的义诊经历都被一一展示。“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建设家园”的价值导向,在街道的精心培育下愈发鲜明。
从军营到社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魂;从冲锋陷阵到街巷服务,改的是战场,不改的是初心。在钢花村街道,党建引领如同“红色引擎”,让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成为基层治理的“硬核力量”。
八一军旗红,钢花情意浓。这群老兵用行动证明:军人的担当,从不限于烽火战场;党员的初心,永远扎根群众土壤。
撰文/胡贝贝 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