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刘达夫柳枝接骨疗法”入选省级非遗

    杉树皮夹板固定。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薄云娜 陈彦西)近日,湖北省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武汉市中医医院“刘达夫柳枝接骨疗法”入选扩展项目名录。

    刘达夫是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创始人,创立“刘达夫柳枝接骨疗法”。他以正骨手法为核心、以树皮作夹板,不断寻找合适的接骨材料,探寻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1955年,刘达夫被分配至武汉市中医医院工作,此后以“柳枝接骨”为代表创立汉派骨伤(流派),主张汉派手法、接骨膏、截血膏治疗骨伤疾病,影响广泛。

    一根柳枝造福百姓,一片杉木解除病痛。刘达夫柳枝接骨疗法所用的杉树皮夹板费用低、轻便、牢靠;中药内服(骨蚀丸、接骨膏)、中药外敷(截血膏)价格低、效果好,最大限度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刘达夫柳枝接骨疗法经过五代传承发展,融合中医正骨精髓与地方特色,汇聚第二代传人鲁周同“正骨十六法”理念,第三代传人董晓俊对骨蚀(股骨头坏死)的独到理解、张汉庆在难复性骨折中“欲合先离”的理论拓展,第四代传人谢添的中医快速康复理念,已形成融合汉派杉树夹板、汉派针刀、汉派内外用药、导引(功法防治)为一体的“1+4”诊疗技术体系,形成“动静结合、筋骨并重、气血兼顾、内外同治”基本思想,遵循绿色治疗理念;自创截血膏、接骨膏、骨蚀丸等创新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为群众提供简便廉效中医药诊疗服务的同时,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还持续为国家重大体育赛事提供医疗康复保障工作。2018年,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专家覃剑、彭运飞入选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集训队随队医生,参与各项国际比赛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工作;2023年,在湖北游泳队队医、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医生徐成栋的保障下,湖北运动员张子扬喜获杭州亚运会马拉松游泳比赛金牌,这也是亚运会该项目历史首金。

    据介绍,除“刘达夫柳枝接骨疗法”外,武汉市中医医院还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张介安中医儿科诊疗技术”“章真如诊疗技术”“林氏中医疮疡外科诊疗方法”在内共4项省级非遗项目,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今后,医院将继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擦亮汉派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武汉中医药事业向“新”发力、向“质”图强,让传统文化瑰宝更好地服务现代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