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我的母亲

    陶海生年轻时与母亲的合影。

    清明时节到了,同往年一样,勾起我对长眠地下48年的母亲的无尽思念。

    母亲是乡下人,一生不识字,但省吃俭用支持我上学读书,为此她卖掉首饰;为我买一本成语字典,她卖鸡蛋攒钱给我;为加强我的营养,她每日挑一勺猪油或打一个鸡蛋蒸在米饭里给我吃,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

    最令我难忘的是,在那个靠挣工分养家糊口最需要我们的年代,她却将含辛茹苦养大的两个儿子,送到保家卫国最需要热血青年的部队,而自己扛起全家的重担,和为服从国家需要从武汉建筑企业回乡务农的父亲一起,靠挣工分、养猪养鸡、勤俭持家等抚养尚未成年的弟妹,这是何等胸怀、何等大义!

    我在部队23年,从1968年至母亲因病去世的1977年间,家有难事,母亲从不告诉我们,只报喜不报忧,怕我们在部队分心;每次回家探亲,她总是嘱咐家里事不用操心,鼓励我们在部队好好干;我多次要带她到部队看看病,她都以“家务忙,离不开”“不用麻烦部队”为由拒绝。

    1977年2月,我的大儿子出生了,我连忙回汉照顾并回黄陂老家报喜。其实,母亲知道妻子快生了,并且准备好了猪肉、鸡蛋等东西送到妻子娘家。儿子出生后,我连夜驱车赶回家报喜,怎么也想不到母亲当天早上因突发脑溢血告别人世。每想到此,我泪湿衣襟,愧疚不已……

    我今年75岁,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儿子。从呱呱坠地至上学读书,从懵懂青年、革命军人到县团级干部、新闻工作者,除了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离不开母亲的哺育、影响、支持和教诲。

    藉以此文并配诗和与母亲生前唯一合照表达我最在乎、最敬仰、最感恩的母亲的怀念

    陶海生(75岁)

    江汉区汉兴街道江汉里社区

    附诗:

    □ 难忘那一刻

    那年儿辈年十八,

    哥俩当兵戴红花。

    临别母牵双儿手,

    千叮万嘱别想家。

    儿行千里母担忧,

    笑送双子泪水蓄。

    待到儿郎远影去,

    哇的一声如泉流。

    转眼离家近十载,

    母盼儿回眼欲穿。

    儿添贵子报喜讯,

    岂料当日母已亡。

    惊闻噩耗霹雷响,

    儿跪灵旁哭断肠。

    自古忠孝难双全,

    冥冥九泉母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