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江汉区民族街道和平社区

让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

    小区停车棚内,车辆停放安全有序。

    社区与居民共同商议小区建设。

    楼顶晾晒变得整齐、美观。

    江汉区民族街道和平社区属于纳入征收的老旧社区,随着征收工作推进完成,即将迎来新老交替的过渡阶段,现有非拆迁区域基础设施老旧、便民服务及休闲活动场所严重不足。

    面对这一难题,和平社区通过不断探索,吸取优秀社区的先进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下沉单位、辖区企业资源,发挥党员骨干带头作用,变社区“给予式服务”为居民“参与式治理”,让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最大化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区工作人员也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得到能力提升。

    听民声:

    建立对话“小平台”

    今年初,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建设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居住环境,社区建立议事平台,召集辖区居民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重点针对老旧楼栋周边及内部环境整治、便民设施增设等进行了讨论,包括电动车充电和乱停乱放问题、电梯入户如何安装、楼栋门口区域如何增设活动空间、附近如何设置快递柜等等。只有让居民真正参与进来,才能找准需求、破解难题。

    居民的参与热情很高,社区也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到了居民的真实需求以及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找帮手:

    共建单位帮助解决停车难问题

    社区自全面征收以来,原有电动车充电车棚被纳入拆迁范围,辖区里两处高楼的居民和沿街商铺一直为电动车充电停放发愁。为切实满足居民需求,社区通过实地调研、民主协商、辖区共建,推动充电棚科学选址、安全建设以及规范管理。

    基于居民提出的充电和停车难题,社区党委通过实地走访,摸排预估,确定了停车需求量,遵循“便民、安全、及时、高效”原则,选定一处空旷场地用于建造车棚。点位选定后,社区联系了辖区共建单位民权路电信局,希望能提供资源帮助。电信公司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不仅提供了监控探头和喷淋技术支持,还在建造车棚的经费上提供帮助。

    和平社区与辖区单位的携手共建,不仅有效解决了居民的难题,还巩固了辖区安全保障,筑牢群众生命安全底线,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微改造:

    顶楼成了“阳光会客厅”

    针对辖区内长江大厦居民长期反映的“晾晒难”问题,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居民代表、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实地调查测量,历时两个月完成便民晾晒架安装工程,惠及住户154户,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

    由于长江大厦户型设计问题,许多住户家中没有合适晾晒空间。此前,居民为了解决晾晒难题,在13楼顶楼私拉乱牵晾晒绳,既影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混乱的晾晒方式背后,是老旧小区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社区网格员在上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社区党委汇报,之后以“楼栋议事会”为载体,推动多方参与,通过“三步走”工作法确保晾晒架安装项目顺利推进。

    一是广开言路集民意。通过收集居民建议、听取居民代表意见,明确了顶楼晾衣架“安全、耐用、公平使用”三大需求;二是实地勘察定方案。社区工作人员、施工人员、居民代表共同到顶楼现场勘察,通过详细测距、采光分析、布局讨论等,最终选定双杆式不锈钢材质晾晒架,既满足承重需求,又兼顾防风性与美观度;三是工程施工共监督。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跟踪施工过程,并积极邀请居民共同监督,确保晾晒架安装按期高质量完成。

    晾晒架安装完成后,居民的晾晒位增多、使用便捷性增强,告别了“抢位晒被”的困扰。增设的晾晒架采取了开孔设计来固定衣架,减少了因大风导致衣物吹落的情况。同时,得益于晾晒架位置的科学布局,既避免了衣物遮挡居民窗户,又保持了顶层空气的流通。长江大厦居民说:“现在晾衣服成了件开心事,大家边晒衣服边聊天,顶楼反而成了交流感情的‘阳光会客厅’。”

    论感受:

    让“民声”决定“民生”

    和平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共治、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老旧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居民自治”、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的转变。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让“民声”真正决定“民生”,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来,和平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共同打造和谐、宜居、幸福的社区家园,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撰文/汪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