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后,我们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不少,做一次试管婴儿总共花费只要万把块钱。”辅助生殖进医保政策实施后,众多求孕家庭受益,黄石市某镇的张萍(化名)女士便是其中之一。近日,她在武汉同济医院就医,回当地医保局报销,共节省了近万元。
记者从湖北省医疗保障局官网获悉,去年,湖北明确将“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截至今年2月,已有2.5万人报销辅助生殖费用,群众生育成本进一步降低。目前,在武汉市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有14家。
越来越多患者享受医保福利
张萍告诉记者,她受不孕不育问题困扰几年,过去需独自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如今,随着辅助生殖类医保政策的落地,最近一次她报销“取卵术”“胚胎培养”“解冻移植”费用5446.79元,医保报销比例约65%。新的医保政策让像张萍这样的群体看到了生育的曙光。
孝感市民冯晓(化名)今年38岁,她曾尝试辅助生殖但没有成功。夫妻俩经过前期检查、促排、取卵、胚胎移植,前后花费了好几万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冯晓说,辅助生殖进医保后,让她有了再次尝试的想法。现在,她正在武汉协和医院做常规检查,为第二次试管婴儿做准备。
“辅助生殖进医保减轻了部分人群生育负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受访者表示,曾因辅助生殖费用高而有放弃的情况,但随着辅助生殖进入医保,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医保福利,重新燃起生育的希望。
持续扩围需要更多配套举措
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全国31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4年已有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助力万千家庭圆了“生育梦”。
辅助生殖进医保只是第一步。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辅助生殖进医保持续扩围,也需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近年来,辅助生殖相关药物逐步纳入医保。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动态开展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受访者冯晓表示,除上述促排卵药品外,一些目前常用的降调节类、黄体支持类药物价格也比较贵,她希望也能将这些药物纳入医保报销。
链接>>>
2024年9月,湖北省医保局明确将“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此次政策调整覆盖了省内所有参保人员,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只要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发生相关费用,符合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均可由医保统筹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保待遇时,不设基金起付标准,不区分医疗机构等级,按照全省统一乙类扣除先行自付部分后,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分别按75%、65%报销,报销额度一并计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住院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累计计算。
记者李慧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