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罗兰)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首批健康科普专家、湖北省健康文化促进会特聘专家胡真教授提醒,秋季养生以“收”为原则。
首先是精神调养。立秋节气,暑热未消,特别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烦躁伤感。
其次是起居调养。立秋乃理论上的初秋之季,虽有凉风时至,但暑热未尽,着衣还是要轻薄透气。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需要注意的是,晚上睡觉时护好肚脐,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受凉感冒。
第三是饮食调养。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它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提高免疫力。然而,今年华中地区盛夏余热未消,人体湿气仍较重,脾胃消化功能还比较弱,要先养护脾胃,排出体内湿气再进补。饮食应以益胃生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梨子等柔润食物。俗语说“秋风起,吃鸭忙”,立秋进补宜吃鸭肉,鸭肉不温不热、滋阴补虚,最适合立秋吃。此外,宜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
第四是运动调养。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避免身体受凉。
第五是按摩养生。立秋正值夏秋交接之际,人体阳气浮于外,体内属虚寒状态,此时可通过艾灸养阳除湿,增强体质,艾灸风池、大椎穴可预防感冒,艾灸天枢、足三里穴可调理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