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大型商超、游乐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母婴室”——一个独立的空间里,有供妈妈哺乳、护理、给婴幼儿换尿不湿的各类设施。不过,因为考虑到给婴幼儿哺乳的需求,很多母婴室都有“男士止步”的标志,单独带着孩子出门的爸爸可能会因此有些不便。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将母婴室更改为育婴室,宝妈和宝爸都能用,该措施引发网友热议。评论区有网友补充道,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除了母婴室外,还设有专门的“父婴室”。
设置至今,“父婴室”的使用频率如何?未来我们怎样让公共场所的亲子设施更完善?
“父婴室”成为公共空间新标配
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夏天对原有母婴室进行改造,将其升级为育婴室。育婴室设有自动门和隔帘,将哺乳区与换洗区明确分隔。宝爸可以在换洗台区域为孩子更换尿布,而哺乳区则仍为妈妈们保留私密空间。工作人员也坦言,这一改变引发了一些争议,商场将持续关注用户体验,必要时会进一步调整。
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工作人员则表示,商场的确设置了一个“父婴室”,是应顾客需求设立的。“有的宝爸带孩子来商场,使用母婴室确实不太方便。”工作人员称,商场也有多个母婴室,供宝妈使用,对于合理的意见建议都会认真考虑。
不止北京,全国多地也有类似试点。
今年3月份,有网友发文称在路过深圳一家天虹超市时,意外发现了一间专为爸爸们设立的“父婴室”。3月10日,记者实地探访位于宝安天虹购物中心的“父婴室”。门上醒目的“超级奶爸区”标识和亮着灯的蓝色奶瓶,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室内则设施齐全,配备了冷热水、加热湿巾、奶粉冲泡区和放置台等。与之相邻的“母婴室”则空间更大,设有数个带帘隔间,为宝妈们提供了更多的隐私空间。
一位在门口等待的宝爸提到,除了天虹超市,深圳多个商场也陆续设立了类似的“父婴室”。
据记者了解,深圳示范性“父婴室”包含三大功能模块:
1.基础照护区:配备冷热水、加热湿巾、奶粉冲泡区和放置台。
2.喂养支持区:提供奶粉冲泡区和放置台。
3.清洁消毒区:未提及具体设施。
“父婴室”引领父亲回归育儿本位
去年10月,上海有商场设立“父婴室”的消息,也一度引发热议。上海网友路杨在视频中,拍摄了普陀区长风大悦城商场内设置的“男亲子卫生间”。
据了解,该商场2楼及3楼均设有亲子卫生间,亲子卫生间内又被划分为四个部分——母婴室、女亲子卫生间、男亲子卫生间及儿童卫生间。其中,母婴室专门让妈妈用来哺乳、给婴幼儿护理;女亲子卫生间、男亲子卫生间则针对的是妈妈或爸爸带小朋友使用的不同场景来分别设置,儿童卫生间专门提供给小朋友使用。
该商场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苏骏介绍,2018年5月起,就已对外开放了亲子卫生间,其中引发关注的“男亲子卫生间”也就是网友们口中的“父婴室”,是为了满足独立带小朋友出行的爸爸可能存在的需求而设置的。
苏骏介绍:“母婴室里面有两个独立的小房间,就是哺乳室,很多母亲带着小孩使用。也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尴尬的情景,爸爸单独带小孩去男亲子卫生间,其实就是有一个设施帮助了他们。”
自由职业者霍先生说,平时多数时间由他照顾孩子。“像我家是个小女孩儿,之前去商场,比如换衣服、裤子,就发现把她带到母婴室或者男厕所都不合适,确实需要一个空间,所以我觉得在公共场所设置‘父婴室’挺必要的,但是公共场所空间毕竟有限,怎么既方便家长又合理设置是挺需要认真考虑的。”他说。
母婴室常见,“父婴室”的“创新设置”,让很多网友大呼贴心、人性化。
在此之外,从这一小间的设置,也可看到性别分工、育儿责任分担等社会观念的改变。显然,“父婴室”是应需而生的,这个“新情况”的出现,反映着育儿责任分担更均衡的新变化。
父亲本就不该置身“室”外
对于细分化的亲子设施,大部分网友认为具有示范、引导意义,也体现了“父亲”这一角色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婴幼儿养育过程中。
虽然母亲带娃更加普遍,但商场里全家出行,或者父亲单独遛娃也已是常事。为方便照顾婴儿,母婴室应运而生,这大大方便了妈妈们——母乳哺育或是冲泡奶粉,换尿不湿或者满足婴儿休憩都有了私密、温暖的场所。
可是,除了母乳喂养是母亲的“专长”外,其他照护事项无一是父亲不能完成的。不少超级奶爸力气大、心思细,同样能把孩子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如此,在商场等公共空间给“他”一个专属的照护孩子的空间,也成为了一种必需。应需而生的父婴室,在形而下,是给了奶爸们一个用武之地;在形而上,则像是一个提醒:照顾婴儿,并非母亲专属,父亲不该置身“室”外。
正如呼吁、提醒意味着“还有很多进步空间”,父亲在养育中的责任,也该进一步“履职尽责”。发表于2021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对某市千余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0~3岁儿童主要由母亲负责照护,仅有41.6%的父亲经常或一直参与新生儿的养育。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3.2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2%。所以,比较父亲和母亲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就业率”“尽职率”,恐怕并不是工作因素决定了父亲在育儿过程中的缺失。或许,父亲们还应该继续从意识、观念中挖掘进步的空间——“男主外、女主内”,可不再是什么好理由了。
“父婴室”虽小,却是社会观念进步的标志牌,不仅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提升,更体现着打破传统性别分工、推动育儿责任分担,进而构建婚育友好社会的愿景。于男性而言,也应该看到其传递出的提醒与鼓励:多带娃,成为一个更好的丈夫和父亲。
综合《中国青年报》、深圳新闻网、央视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