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刘姗姗)上周,一位自海外抵汉女子在长途飞行中突发肺栓塞,面临猝死风险,飞机降落后紧急送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施救,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成功取栓溶栓,患者转危为安。专家提醒:这是典型的“经济舱综合征”,与患者在机舱内久坐不动密切相关。
来自浙江的林女士(化姓)今年59岁,上周搭乘航班从武汉中转返乡。由于机舱空间有限,在长达10余小时飞行中,她几乎未曾起身活动。降落武汉前1小时,林女士起身前往卫生间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她强撑着扶住座椅靠背,但双腿却像灌了铅一样动不了。乘务人员立即帮她吸氧,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飞机刚一落地,等待已久的120急救人员立即将林女士送至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进入急诊室,林女士已出现呼吸衰竭症状,检查发现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血栓堵塞双肺动脉,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患者随时有可能发生猝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耿爽主任医师与科室团队紧急讨论,决定在抗凝治疗的同时立即行微创介入取栓溶栓手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夏冬平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林女士实施介入手术,通过患者股静脉处一个约2毫米的微小伤口,将导管精准送入肺动脉,在造影引导下成功取出大量暗红色血栓,同时通过导管在肺动脉处注入溶栓药物,以溶解残余的血栓。术后,林女士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胸闷气促症状显著缓,近日顺利出院。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倪吉祥主任介绍,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汽车,保持同一姿势不动,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就可能引发肺栓塞,严重时危及生命,这类情况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他提醒说,长途旅行者务必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四肢,如果不便离开座位,也可以在原地做些勾脚、绷脚练习;旅途中适当多喝水,以防血液过度黏稠;高危人群可穿着医用弹力袜,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