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李家墩社区党委书记 王欢
【案例背景】
李家墩社区面积3.35平方公里,辖武汉奥林匹克花园、水印桃源、顺驰泊林、汉口道6号4个住宅小区及李家墩村湾,常住人口5537户、12070人。辖区有个体商户271家、企业118家,人口结构多元,治理任务重。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区以“凝心聚‘李’、我爱我家”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推出“五微五家”工作法,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治理办法】
“微力量”聚“益家”:
多元参与强支撑
社区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下沉党员、医生、教师、退役军人、热心居民等力量,建立“微力量”志愿服务站。采取“专兼结合、多元参与”模式,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现有注册志愿者76人,累计服务超3000小时。
目前培育银发志愿队、兵哥哥服务队、巾帼红爱心队等11支队伍,开展医疗咨询、家电维修、环境整治、助老助残等服务。服务既专业又温情,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有人帮”,成为社区治理的坚实支撑。
“微治理”筑“幸福家”:
小切口改善大环境
针对水印桃源小区绿地荒废问题,社区运用“五民工作法”,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招募“小区规划师”共同参与。联合共建单位、下沉党员和志愿者,利用闲置空地打造口袋公园。
园内增设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绿化景观和照明设施,集休憩、健身、观赏于一体,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微议事”促“邻里家”:
协商共治激活力
为破解老旧小区设施老化难题,社区在水印桃源、顺驰泊林小区设立“桃源议事厅”“顺心顺议事厅”,开展“网格微协商”43次,推动“小事网格议、大事社区议”。
以乒乓球室改造为例,社区党委牵头,联合物业、居民代表成立议事小组,召开3次邻里议事会征求意见。倡议发出后,球友自发捐款,捐赠空调2台、饮水机1台、座椅6把;居民主动清理杂物、铺地胶、装防护网;共建单位送来矿泉水20箱,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献智”的良好氛围。改造后由球友会自主管理,收取会费维持运维,破旧场地变身“健身+议事”新空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微阵地”暖“服务家”:
服务到家门口
社区坚持“阵地建在小区、服务送到身边”,建成3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集亲子活动、健康义诊、协商议事、帮办代办等功能于一体,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各驿站推出“帮代办”服务清单,涵盖社保咨询、老年认证、物业报修等高频事项,推行“网格员跑腿”机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依托微信群及时发布信息、收集民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真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微关爱”润“暖心家”:
聚焦“老”“小”传温暖
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青少年群体活跃。为此,社区紧扣“医、老、少、急”需求,实施“微关爱”行动。依托“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整合医疗资源和社会力量,定期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
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探访、生活照料、助餐助洁服务;为青少年开设寒暑假托管班、兴趣课堂、红色研学活动。同时,利用辖区“东西湖大堤纪念碑”“李家墩泵站抗洪精神纪念碑”等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
“一老一小”服务融合推进,让社区更有温度,居民更感温暖。
【成效与启示】
“五微五家”工作法实施以来,社区治理成效显著: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志愿服务常态化;公共空间有效盘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邻里关系更加融洽,社区凝聚力增强;服务供给精准高效,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是根本。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才能凝聚最大合力,确保治理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群众主体是关键。治理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必须尊重居民主体地位,激发其参与热情,变“要我治”为“我要治”。
微小切口见实效。“微改造”“微议事”“微服务”看似小事,却关乎民生大事,以“微”见“著”更能赢得民心。
机制创新促长效。推行“居民众筹+自主管理”模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才能避免“一阵风”,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家墩社区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大合唱”。唯有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精细服务、温情治理,才能绘就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图景。
通讯员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