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余则成是虚构的,吴石确有其人

《沉默的荣耀》回望烈士未尽的团圆

    《沉默的荣耀》海报。

    这是开篇便知结局的电视剧,观众却说:“明知哪里是终点,流泪也要追下去。”

    《沉默的荣耀》在家国同庆的日子里播出。这是国产剧第一次呈现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真实事迹,揭秘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细节。该剧由杨亚洲导演,总制片人马中骏,总编剧卢敏,演员阵容包括于和伟、吴越、魏晨、曾黎、余皑磊等,正在CCTV-8、爱奇艺、咪咕视频热播,首播的实时电视收视率即突破了3%。

    有观众将新剧视作《潜伏》的续集,可余则成是艺术虚构的角色,而吴石确有其人。事实上,不同于常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里绝大多数重要角色均以历史人物的真名亮相。这决定了,它的纪实属性、传记属性高于戏剧传奇。

    历史不仅早就“剧透”了悲情走向,还限定了叙事的时间跨度。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吴石登上了飞往台湾岛的专机。明面,他履新“国防部”参谋次长一职;暗里,他为中共华东局工作、提供情报。此时,距离他因叛徒出卖而入狱只有7个月,离他和朱枫、陈宝仓、聂曦等人被枪决不满10个月。

    极端的时空限定下,真实成为创作的一大要义。如导演杨亚洲所言,要让观众理解并共情这沉默中的伟大,“我们最终选择向真实深深鞠躬”。

    剧中,吴石初到台北,原“东海情报小组”即遭重创,交通线一度中断。为把事关金门战役的情报及时送出,他以身入局、亲赴香港。饶是如此,一步之差功亏一篑。此行,不仅有谍战剧普遍的智计比拼,更进一步辐射到国民党内部错综的权力博弈,及那个年代中共华东局、中共华南局在香港的不同呈现。再看西南战场一幕,吴石在国民党内部建议死保成渝双城,看似博取“上峰”欢心,实则暗藏韬略,隐蔽战线与正面战场的关联,在同类剧中少有地如此直观挂钩。

    吴石是军事奇才,却绝非“战争机器”。他被同事称作“吴状元”,被蒋介石点名要求当翻译,吴石其人的文韬武略,渗透在故事的字里行间。与此同时,剧集从一开始就用细腻笔触勾勒吴石小家的样貌。他有感情甚笃的妻子王碧奎,他与妻“约法六章”以安抚其心;他有远在内地的儿女,也有带在身边年纪尚小的孩子,远隔千里的牵挂、近在咫尺的忧虑,都沉沉压在父亲的肩头。家国大义与小家的情感所系同步交织,观众得以从人之常情揣度英雄之艰。

    他是奇才,却绝非孤勇者。为掩护吴石,张灏在千钧一发之际举枪饮弹;为守住译电密钥,谢仲豪与敌人周旋搏斗、跳窗后身亡;为避免落入虎穴,交通员德英毫不犹豫跳海自尽;追随吴石,对年轻的聂曦而言,是忠诚于老师,也是忠于家国团圆的理想;与吴石并肩战斗,对为人母的朱枫来说,是一个本可以另有安全之选的“下策”,也是一次纵使缺少经验也要抱定赤诚心奔赴战场的逆行……《沉默的荣耀》中,隐蔽战线的奋斗者何止一二,有名的无名的,太多人在个体与家国信念的抉择中毅然选择后者,用“小我”的生命守护“大我”。

    荣耀不会沉默。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今天,当我们手握历史的答案回望他们的无悔选择,更会明白,吴石一次次远眺海岸线时心头那份家国厚义——岂曰“东海”无声、潜伏无言,每一次波涛拍岸,都是回家的心声:团圆!团圆!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