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男子骨折术后跟着视频康复锻炼致膝关节僵硬

过度运动当心引发鹅足炎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熊贤诗 张长清 杜池)骨折手术后,男子跟着网上视频进行康复锻炼,没想到几周后膝盖竟然无法屈伸,去医院才知是过度运动引发的“鹅足炎”。9月1日,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杨珺提醒市民,康复路上,适度比强度更重要,科学比用力更有效。

    今年6月,46岁的张先生因股骨髁间骨折在医院接受了手术,知道康复训练重要,他在术后一直跟着网上视频打卡,结果几周后膝关节无法屈伸了。以为是术后常见的关节僵硬,他加倍练习屈膝动作,不料疼痛反而愈发严重。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杨珺接诊后检查,发现张先生的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内侧下方2~5厘米处,在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诊断为鹅足炎,病因竟是过度运动所致。

    杨珺介绍,股骨髁间骨折属于膝关节附近的严重骨折,术后为确保骨折端稳定愈合,医生通常会对膝关节进行制动。但长时间制动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粘连和萎缩,造成膝关节屈曲受限,也就是大众常说的“关节僵硬”。“这是术后康复需重点攻克的难题。”杨珺说,正常情况下,康复训练需通过循序渐进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逐步恢复膝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遗憾的是,不少患者急于求成,将多练、猛练当作康复捷径,结果埋下健康隐患。

    究竟什么是“鹅足炎”? 杨珺解释,“鹅足”是膝关节内侧由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附着点组成的肌腱联合结构,因形状类似鹅掌而得名,主要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鹅足炎”与膝关节的长期机械摩擦、过度使用或错误训练有关,表现为膝关节内侧针刺样疼痛,上下楼梯、蹲起时疼痛加重,局部还可能出现按压痛和轻度肿胀,极易被误诊为关节炎或韧带损伤。“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是鹅足炎的高发人群。”她提醒,术后早期患者肌肉会出现萎缩,力线也不稳定,此时若过度强调屈膝训练或行走,鹅足区肌腱会承受异常负荷,极易引发炎症。

    链接>>>  

    针对鹅足炎及术后科学康复,杨珺给出了详细训练建议:

    急性期疼痛明显时,要注意休息,疼痛部位冰敷,每次10分钟,每天2~3次;超声波或激光治疗可起到消炎作用,低频电刺激则能维持肌肉活性。进入恢复期后,避免暴力压腿、过度负重屈膝,改用无痛范围内的关节活动训练,如仰卧位滑足跟;同时强化髋膝协调性,可进行直腿抬高(内旋位)、蚌式开合(加强臀中肌,减少膝内扣)等训练。

    记住要逐步增加运动量,严格遵循“次日无痛”原则,还可穿戴护膝或肌内效贴减轻鹅足区压力。若训练后疼痛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康复科,找医生或物理治疗师进行评估,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