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三步议事法”精准落实居民期盼

    志愿者在社区共享书屋整理图书。

    中共武汉市委社会工作部 朱张桥 中共武昌区委社会工作部 庹玮

    【案例背景】

    武昌区南湖街道水域天际社区位于武昌区南湖花园城东南端,为单一商品房住宅小区。自2009年成立以来,凭借优美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社区吸引大量高学历、高收入、多技能、多思路的中青年家庭定居,形成以“两高两多”为特征的“年轻化社区”,但是缺乏参与社区事务常态化机制、议事与实践衔接不畅、停车充电和全龄协商空间不足等民生问题有待解决。

    【治理办法】

    定事聚人凝共识,精准施策汇合力  

    精选议题问需于民。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居民意见,包括居民提议、网格走访、问卷调查等。收集到的议题经过网格筛选、组织审定、公众投票等环节,如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最终确定重点议题,确保了议题源于群众关切、回应群众期盼。

    靶向动员激活能人。遵循“谁受益谁出力”原则,精准“靶向”动员社区内的“社区能人”及专业人士、热心居民,将其转化为“议事代表”,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的“聚人”难题。针对停车管理难题、充电设施建设等问题,邀请有工作经验、有专业知识的居民代表参加。

    整合空间全龄共享。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打造“1+N”议事协商场所,即以1个主议事厅为核心,辐射带动“3园2亭1广场”阵地建设,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协商平台网络。同时,针对“动静分离,老少皆宜”的需求,建设青创书院、青跃空间、青邻课堂、青心驿站、青情中心五大功能区,打造老中青“全龄共享空间”,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居民愿意来、喜欢留的“第二个家”。

    搭台协商建机制,多元共治聚民智

    分层议事全覆盖。通过搭建多元议事平台,推动形成青少年“小水滴”议事、“乐分享妈妈”“青爸爸”议事、“乐邻银龄”议事等全龄段共议共治氛围,让议事平台更有人气。建立定期与应急相结合的议事机制,每月固定开展“周末议事会”“七点半议事会”,以特定群体或紧急需求为主的“楼栋乐邻议事会”“线上快闪讨论”,利用多种形式的议事方式汇集民智、共商事务。

    三方联动解难题。以“三联”为有力纽带,强化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三方联动”力量,定期召开“三方联动”会议和红色议事会。在“三方联动”会议上,居民就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畅所欲言,三方成员共同商讨、归纳总结,寻找原因和解决途径,共同协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发动小区居民共商共谋,由业主投票表决小区建设项目和方案。先后完成电动车停车棚建设、道路修缮、单元入口扩建等实事,让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多元共治添活力。积极打造青年党员、志愿者、高校共建的“青春联建”机制,充分释放青年力量在社区治理中的活力与创造力。引入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协商议事,实现“多元联动”,为社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社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发展政、企、校、媒、社等多元社区合伙人40余人,为议事协商成果转化提供坚实支撑。

    落实评效办实事,成果共享暖民心

    五众机制促进成果转化。依托“众人思汇集民智、众人议事解难题、众人动手齐参与、众人助力聚民心、众人共创筑家园”的“五众”机制,引导居民在筹资、筹智、筹力方面积极贡献,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青年骨干通过周末议事平台,推动新建及改造车棚7处,新增充电接口120余个,消除了安全隐患;社区社会组织篮球俱乐部动员居民捐款7万余元,结合惠民资金,完成千平方米篮球场翻新;业委会招募45名“维修代表”,全程参与维修方案商议与实施。

    阳光监督提升治理效能。社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公开征集议题、公示议事进程及结果。同时,引入监督评估机制,大幅提升了议事过程的透明度与公信力。今年以来,社区已累计开展议事活动68场,成功解决民生实事75项,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深刻转变,筑牢了小区“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

    【成效与启示】

    通过探索基层议事新路径,水域天际社区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公众参与”的共治模式。以“定事聚人、搭台协商、落实评效”三步议事方法为主线,构建实体阵地、搭建多元平台、引导多元参与的递进路径,有效撬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与“家里事”的热情,充分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仅解决了众多实际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营造了“天天一家亲”的和谐美好氛围,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基层治理实效。